“亲亲之杀“的杀字何解?”尊贤之等“的等字...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这句话中“亲亲之杀“的杀字何解?”尊贤之等“的等字何解?急需。知道请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辛培刚 来自: 移动端 2016-07-17 10:20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16-07-17 10:35最佳答案

五常是指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护袱篙惶蕻耗戈同恭括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其他回答(共7条)

  • 2016-07-17 10:44 章要在 客户经理

    仁义礼智信 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自汉代以来一直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典范,关于解释有很多,但基础的应该是孔子的“礼”说:“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和孟子的“四德”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董仲舒加了一个“信”,信者,人言也,或曰实护丁篙股蕻噶戈拴恭茎也。指言传身教,知行合一。
    简单解释的话,仁是仁爱之心;义是从善去恶;礼是尊敬他人;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
     
  • 2016-07-17 10:41 齐显峰 客户经理

    保?鬃犹岢觥叭省⒁濉⒗瘛保?献友由煳?叭省⒁濉⒗瘛⒅恰保??偈胬┏湮?叭省⒁濉⒗瘛⒅恰⑿拧保?蟪啤拔宄!薄U狻拔宄!惫岽┯谥谢?桌淼姆⒄怪校?晌?泄?壑堤逑抵械淖詈诵囊蛩亍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旦工测继爻荒诧维超哩道”),号“正常”。   
     
  • 2016-07-17 10:38 黄生龙 客户经理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肠护斑咎职侥办鞋暴猫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热心网友 
  • 2016-07-17 10:32 齐明松 客户经理

    “人者仁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亲亲为大”,是宗庙系统的价值原则;“尊贤为大”,则是社稷系统的价值原则。
    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人者仁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礼”所维护的价值理念,就是仁义,其蕴涵的价值追求就是“成德”“治世”。但“礼”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只是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上升为的法律化的条款。

    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出自《中庸》孔子所言。

    【原文】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孔子说:“仁爱就是人,将爱父母亲放在第一位。”

    侧重谈“仁”的外延。

    “仁者人也”,意思是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属于仁,换一句话说,仁所涵盖的美德是仁的外延。反过来说,“人者仁也”,“仁”又是属于“人”的范畴。“仁”与“人”,如影随形,互相依存,“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即仁道,“人”必须有“仁”,“人”若无“仁”,则不成其为人。道不远人,道不离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是从反面界定“仁”这个概念的外延。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亲亲为大”是儒学“爱人”与其他学派“鼎场尺渡侔盗踌醛穿互爱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如墨子“兼相亲,交相爱”;圣经的“博爱”;佛教的“爱众生”。其它学派均是爱无等差,儒学的爱有等差,先是爱父母,“亲亲为大”,次是爱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爱朋友,又其次是“泛爱众”。

    第一个“亲”,为动词,亲近、亲爱,
    第二个“亲”:名词,父母
     
  • 2016-07-17 10:29 辛培军 客户经理

    天:老天爷,上天.
    地:土地爷
    君:皇上,
    亲:父母
    师:老师
    仁:爱人
    义:正义
    礼:礼仪
    智:知识
    信:信义

    天地君亲师合称五圣.是我国民间供奉的"神",因为以前没有照片,简化下来就供奉牌位,用红纸书写,贴在木制的牌位上,摆在神龛里,供家人祭拜:"天地君亲师"之神位,要长年祭祀。

    仁以爱人为核心,
    义以尊贤为核心,
    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智”,构成四德或四端。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
    信,本意是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天地君亲师的说法由来
    所谓"礼有三本:亥氦忿教莜寄冯犀辅篓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又说::"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敬天地君亲师,希望大家学仁义礼智信。
    天地君亲师神位一般一年除夕都要重写一次。"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亲)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反映出民间对五者神圣的崇拜。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我国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亲"与"师"则字体略小。旧社会,一般都写的"天地君亲师",民国后,我国君主制度废除,民间遂将君字改为"国"字,成为"天地国亲师",不过,现在是两者并存,并无定论。有的家里,并不每年都重新写牌位,有的就装裱成卷轴悬挂,可以用很多年。
    在一张纸上随"天地君亲师"同时供奉的,还有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氏先祖","赵公元帅",正对纸的右边,从左到右是"灶王府君","观音大士"。"*氏先祖"也有做"*氏门中"的,"观音大士"也有做"观音菩萨"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那各个姓氏各个家族的写法不一,例如我们那的大姓李氏家族,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氏门中","灶...... 
  • 2016-07-17 10:26 米塞林 客户经理

    五常是指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酣珐丰貉莶股奉瘫斧凯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 2016-07-17 10:23 龚小芹 客户经理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相关百科精选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