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与货币需求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中说货币需求与利率是反比关系。br我在看ISLM模型的时候,讨论到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时,书上说,当政府增税时,若中央银行不改变货币供给,则税收的增加使收入减少,利率下降由于更低的收入使货币需求减少。br我就想问,为什么货币需求减少,导致利率下降?不是反比例关系吗?
齐文生 来自: 网页 2020-12-28 12:27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0-12-28 12:29最佳答案

一、宏观经济学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1、收入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货币支付。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因而需要更多的货币量来满足商品交易。所以,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以及经济货币程度的提高,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货币需求不断增加。
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因此,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由商品价值或供求关系引起的正常物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而由通货膨胀造成的非正常物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则极不稳定。建国后我国几次通货膨胀期间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提款抢购、持币待购的行为,造成了这些时期货币需求的超常增长。可见,价格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
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货币而愿意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而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越低,持币成本越小,人们则愿意手持货币而减少了购买生息资产的欲望,货币需求就会增加。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例如,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8.5%,而当时一年定期的储蓄利率则仅为年率7.2%,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导致了人们大量挤提存款,抢购商品,货币需求急剧上升。当政府很快采取物价指数保值的储蓄办法之后,实际利率上升挤兑抢购的状况很快得到扭转,储蓄余额又开始上升,货币需求回落。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改革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客观上加大了货币需求量。
5、金融资产选择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所以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公众的资产多样化选择,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减都有作用。
6、其他因素如体制变化,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变化、财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货币需求的变化、信用发展状况、金融服务技术与水平,甚至民族特性、生活习惯等都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
二、它们与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①平均利润率。它一定是高于利率的,只有当平均利润率大于利率的时候才会借贷。
②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这是影响利率的非常广泛的因素。当社会上资金多的时候,企业需求少,贷款就少,存款多,利润低,利率就低;反过来,银行没有钱,但是企业大量贷款,这时候利率就高了。
③国家经济政策影响。 国家要采取两个政策,一个是放松银根,一个是紧缩银根。 当经济繁荣时期为了防止过热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当经济萧条的时候放松银根,下调利率。
④国际利率水平。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国际资金的流动受到利率的影响,资金会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以上供参考。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0-12-28 12:42 黄盛杨 客户经理

    货币需求量减少后,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只有降低利率。
  • 2020-12-28 12:39 齐景国 客户经理

    1.垂直的那条直线是实际货币供给,也就是M/P,M是指名义货币供给,也就是央行的货币供给,一般情况下是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所以垂直表示与利率无关。
    2.倾斜的那条是实际货币需求曲线:L(Y,r)=aY-br,其中Y指国民收入,r表示实际利率。
    3.从E点到E‘点,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增加,也就是L曲线上移,结果是实际利率r升高。
    4.m到m'的移动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增加,结果是利率降低。
  • 2020-12-28 12:39 龚峻梅 客户经理

    由于在给定的货币供给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此必须通过利率的上升,造成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下降,才会恢复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以LM曲线是正斜率的。

    1、LM曲线是所有满足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与利率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和相对于利率的弹性之比,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的弹性越小,相对于利率的弹性越大,则LM曲线就越平坦。

    2、LM曲线的移动是由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变化和自发性货币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凡是在LM曲线右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需求,而在LM曲线左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供给,只有在LM曲线上的点才刚好满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要求。

    扩展资料:

    1、LM曲线发展

    LM曲线上每一点上都代表了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代表了货币市场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正好等于实际能得到的货币数量。LM曲线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将会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2、详细内容

    LM曲线把平面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1)利率降到很低,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会成为一条水平线,相对应的LM曲线上也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这一区域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中,因为较低的利率水平,假设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

    (2)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r2以上是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LM曲线也从利率为r2开始成为一条垂直线。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就被称为古典区域;

    (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为正值。

    参考资料来源:

  • 2020-12-28 12:39 齐明杰 客户经理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不变,货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利率下降。自己画画图,横轴画收入,纵轴画利率。右上方倾斜的是供给,左上方倾斜是需求曲线。 另外,税收增加,代表居民收入减少,储蓄是下降的
  • 2020-12-28 12:36 黄登盛 客户经理

    LM曲线是所有满足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与利率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由于在给定的货币供给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此必须通过利率的上升,造成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下降,才会恢复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以LM曲线是正斜率的。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和相对于利率的弹性之比,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的弹性越小,相对于利率的弹性越大,则LM曲线就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是由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变化和自发性货币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凡是在LM曲线右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需求,而在LM曲线左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供给,只有在LM曲线上的点才刚好满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要求。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2020-12-28 12:33 符翠红 客户经理

    由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交易需求+投机性需求=kY—hr,也就是说货币需求是利率的负相关函数。货币供给在一定时期内认为是固定的即用M/P表示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地应关系即:M/P=kY—hr,所以在供给固定,参数不变条件下利率r与产出Y是同向变化的,在I—Y图中,LM曲线就是向右上倾斜的。
  • 2020-12-28 12:30 齐文清 客户经理

    1.曲线的意义同我另外一题对你的回答。
    2.r1与三条曲线的三个交点表示,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收入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3.r1与r2的关系表示,同样的收入水平,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大。

相关百科精选

  • 公众责任险 公众责任保险又称“普通责任保...

  •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人寿”)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