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张信用合作社股票,1983年的,面值...

我有一张信用合作社股票,1983年的,面值2元,但从来未有过分红,请问这张股票是否有用,我如何来主张权利,这种股票大约值多少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票1983年面值2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票
边华涛 来自: 网页 2018-08-07 06:07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18-08-07 06:10最佳答案

去问兴化县信用合作社
你还是先关心一下这家信用社还在不在了,国家规定所有股票的面值都是一元,现在还值多少钱,要看信用社还有多少自有资金。如果信用社都关门了找不到人,那就是废纸一张

其他回答(共7条)

  • 2018-08-07 06:31 齐春怡 客户经理

    由于你持有的股票不是上市公司股票,这个你只能去找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查询了。
  • 2018-08-07 06:28 连书耀 客户经理

    应该可以,我们这里前一段时间银行改制向股东收回股票,具体多少钱,当地银行会根据总资产计算退给你。
  • 2018-08-07 06:25 龚巧云 客户经理

    如果是股票价值要看该合作社目前的净资产和盈利。当然如果这个合作社不存在了,可能有收藏价值,毕竟2元面值的股票还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1元或者100元面值的。
  • 2018-08-07 06:22 黄皖疆 客户经理

    1956年“股票”值多少?16日下午,老家在尚干镇现居鼓楼区的林女士拿着3张1956年版的“股票”,来到祥谦信用社。
    祥谦信用社:
    “股票”可兑换等额现金
    记者看到,这3张“股票”呈暗红色,由于年代久远,票面有些破损皱褶。3张“股票”均系1956年县洋下信用合作社发行,正面盖有当时的理事主任、会计的私章,持有人为“林成堂”。背面盖有“闽侯县洋下信用合作社”的公章及“56年分红付讫”的三角形章。
    经过多年调整,原洋下信用合作社现在改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祥谦信用社。该信用社负责人林先生看完林女士出具的3张“股票”后表示,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股票,这些“股票”实为“股金”,因当时均称“票”(如粮票、布票等),故而得名。当时各村均设有信用合作社,相当于现在以融资形式成立的农村“互助会”。后经数次改制、合并,成了现在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林先生说,按国家及县信用社合作联社的有关规定,可以按照其本金(即每张“股票”面值2元)兑换成等额现金,即以投资多少返还多少的原则,可为林女士将面值共6元的“股票”兑成6元现金。据了解,1984年,全县曾统一分红过一次,并将这些票置换成红色封皮《股金证》。
    林女士:
    远远不止兑这个数目
    林女士说,这3张面额均为2元的“股票”,系其已故的爷爷林成堂留下来的。7、8年前,她曾听说一位老依姆用类似“股票”兑了数十万元现金。但当时她忙于工作,并没把这事情放在心上。去年,在银行上班的甥女劝她把“股票”兑成现金,于是将封存在箱底的3张“股票”重新翻出来。据林女士介绍,她从去年年底开始辗转奔波于铜盘信用社、晋安信用社、银河信用社等,均无果而终。于是,她来到原先发行地兑现金,但对于祥谦信用社的“6元的“股票”兑成6元现金”的说法难以接受。她觉得这么多年了,算上历次(年)分红和利息,应该远远不止兑这个数目。
    律师:
    具体兑换金额具体分析
    对此,福建闽耀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建善认为,此事件属于政策性遗留问题,如果当时的政策法规有规定“股票”等额兑换现金的话,就只值2元。如果国家没有出台政策规定,那么当时的2元面值与现在的2元现金不能等同,但具体兑换金额还得按照所投“股票”占总份额、金额的多少及经营效益等具体情况具体定论,有可能不止2元,有可能低于2元,也有可能正好值现在的2元。
  • 2018-08-07 06:19 连书纳 客户经理

    86年信用合作社股票面值10元现在应该值很多钱了,但还是不如收藏价值更高,建议做收藏会更值钱了。
  • 2018-08-07 06:16 黄睿刚 客户经理

    这是当年办农村信用合作社时,农户入股凭证。可以到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询问,现在该股票仍然有效。但是,不能兑现。该股票价值取决于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与分红情况,若加上多年的股息,这股票值不了多少钱。
  • 2018-08-07 06:13 米大丽 客户经理

    我家也有一张,现在换了多少钱?

相关百科精选

  • 美亚万国游... 美亚旅行意外伤害保险基本条款

  • 老年人意外险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该给他们买份什么保险合适呢?”最近,频频有人向记者求教这样的问题,记者在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后却发现,目前大部分寿险产品投保年龄上限都在65岁,养老险、重大疾病险的年龄上限为60岁,可供选择的产品十分有限,“门槛”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