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要在1,3,6,9,12月份揽存款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12-28 14:07最佳答案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它就会设法提高存贷比例。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在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倒闭(当然,目前我国还未发生此种情况,国外银行这种情况很普遍),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而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接近甚至超过75%的高压线,比如说深发展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该行存贷比高达79.148%,已超过存贷比75%的监管线,另外,如兴业银行为78%。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12-28 14:16 赵顺铃 客户经理
因为存款的时间越长,民众可以得到的利息会越多,如果只是一两个月的话,并没有很多的利息收入,同时会加大银行的管理难度。 -
2021-12-28 14:13 黎皇兴 客户经理
银行大额的存款存两年三年的定期利息会比活期的一两个月更高,所以大额一般都是存两三年的 -
2021-12-28 14:10 齐景娥 客户经理
完不成任务看业绩,是啊,好多银行都这样,为了揽储户说年息5%什么的,自己掏差额给客户 -
2021-12-28 14:04 辛培兵 客户经理
银行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去放,所以所有的银行都是需要存款的。具体是否都要揽存、揽存的数量是多少,这要看具体的地区、具体的银行,说白了就是领导的要求。
就我的经历来看,一般国有银行、大银行对于这方面要求松一些,因为他们的平台够大、存款量相对多,所以往往对于除了营销条线以外的员工要求不严;一些小银行、尤其是刚开业的小银行,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是要求全员营销,也就是大家都要拉存款。不过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还是营销条线的任务重。至于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当然要看你所在的行了。有的是真扣钱,有的是雷声大雨点小。 -
2021-12-28 14:01 赵顺铃 客户经理
文/王剑
一、基础货币定义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或说欠条,表现为商业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和公众持有的流通中的现金(新近还新增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在央行的客户备付金,但金额不大,暂忽略)。商业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又包括存放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库存现金。简单地讲,基础货币是央行发行的钱。
其中,由于支付技术越来越先进,银行或公众持有现金的比例是在下降的,通货仅占基础货币的5%。因此,我们平时讨论基础货币,主要是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含法定与超额部分)。本文研究的基础货币也主要是指存款准备金。
在现行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制度下,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是银行持有的“钱”,而我们老百姓持有的“钱”(我们存在银行的存款)则大部分是银行的负债。
我们用一个假设情景阐述基础货币的作用。假设,某国现在刚刚建立金融体系,建立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制度,分别有一家央行、一家银行。央行首先要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目前最重要的投放方式,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广义再贷款(含传统再贷款,以及MLF、SLF、PSL等)。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银行向央行借入一笔基础货币,到期了要还本付息的。所以,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左边资产科体现为一笔基础货币,右边负债科体现为一笔向央行的负债。假设这次央行通过再贷款向银行投放了100元基础货币(银行向央行借入100元基础货币)。
过去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还包括央行向银行购买外汇、黄金等资产,银行把它们持有的外汇、黄金卖给银行,收到央行的一笔基础货币。这样收到的基础货币没有到期日,也不用为此支付利息。但近年汇率波动,外汇流入变少,这种投放方式占比也就小了。
现在,银行拥有了基础货币,开始要扩张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了。比如,有客户来申请贷款,银行审核通过后,给这位客户发放了100元贷款。此时,银行的资产科多了一笔“客户贷款”,100元,同时,这客户把钱存在本行,于是银行的负债科也多了一笔“客户存款”,100元。
注意,这笔放贷完全是“凭空发生”的,银行只需要在资产科、负债科各记一笔,就完成了放款。切记,银行不是把自己持有的基础货币投放给了客户。它什么都没投放给客户,它只是在资产、负债两边各记了一笔100元!到这一步为止,基础货币还没发生实质作用。
接着,银行还可以接受更多客户的贷款申请,最后假设总共放了500元贷款,于是有了500元存款。同样,到现在为止,也没基础货币什么事。
后来,有些客户要从银行提取现金,拿去支付一些费用。这时,基础货币开始派上用场了。银行得把现钞给客户,所以它首先要去央行“取现”,把自己持有的基础货币里的一部分,从央行那里提取成现金,比如50元(成为银行的库存现金):
然后,客户来取走20元,银行报表变成:
此时,因为客户取现,银行才动用了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是制约扩张的命门
此时,有一个问题就摆在银行面前了:在这次取现之前,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是100元,但它的存款总额是500元(都是它自己放贷款放出来的)。万一客户来提取现金的金额超过100元,那么这家银行就瞬间资不抵债了……
于是,央行出台了规定,设定一个比例,“基础货币/存款”不得低于一个规定值。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全部客户突然间全来取光所有存款,总会沉淀下一大部分。所以,央行会大致评估,设定一个“基础货币/存款”的比例,要求银行务必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础货币,以应对提现需求。于是,历史上最早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诞生了。
延续上例,假设央行定了法定存准率为20%。那么,因为基础货币总量是100元,那么意味着,银行最多只能投放500元贷款,同时产生500元存款。如果它再投放更多,则就达不到法定存准率20%了。
因此,法定存准率是一个对银行资产扩张(同时也是存款扩张)行为的制约因素,是银行扩张的命门。事实上,如今,居民取现比例已非常低,几乎不需要用法定存准率来保障居民取现,所以法定存准率的功能已纯粹为了制约银行的资产扩张,成为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操作上,央行会通过投放、回笼基础货币,或者调整法定存准率,来控制银行的资产扩张。比如,央行以再贷款的方式新增投放基础货币,那么在法定存准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便可实现更多的资产扩张(也就是存款的扩张);或者,基础货币总量不变,但央行下调法定存准率,使更多的基础货币释放为超额存款准备金,也能使银行能够进一步扩张资产。银行扩张资产的行为,又会对企业融资、债券等各类资产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广大企业、居民在进行投融资的决策时,均需要密切关注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操作及其政策意图。
三、抢负债其实是抢基础货币
前文的例子,是基于全国只有一家银行,所以基础货币总量是固定的(就是央行一开始投放的100元),不会变化。所以,这家银行只需要控制贷款总量(同时也是存款总量),以此达到20%的法定存准率要求。但现实中的情况是,存在很多家银行,这些银行的全部基础货币总量是固定的,但是每家银行之间要抢基础货币。谁能抢到更多基础货币,谁就能扩张更多业务。
于是,银行之间的很多竞争,都可以理解为是抢基础货币。方法无非几大类(假设抢基础货币的是A银行,要从B银行那里把基础货币“抢”过来):
(1)“野蛮”的方式,赤裸裸地明抢:把客户的存款从B银行那争取过来。当客户把钱从B银行那跨行汇款过来(或者先取现然后手工搬运过来),B银行资产科少了一笔基础货币(存放央行),负债科少了一笔存款。A银行则刚好相反,资产科多了一笔基础货币(存放央行),负债科多了一笔存款。切记,抢存款,本质是抢基础货币。但这一招还是有难度的,那位存款大户跟B银行本来关系就铁,你又不能漫天开价,高息揽存,否则央行领导会打电话警告你“扰乱存款市场秩序”。当然,除了明抢外,有时还会有别的银行的客户因为对外支付等原因,主动把存款转过来。
(2)“文明”的方式,问B银行借:通过同业业务,向B银行“借”基础货币。比如,发一张同业CD给B银行,B银行用基础货币来买这张同业CD。A银行的资产科多了一笔基础货币,负债科多了一笔同业CD。B银行则是资产科多了一笔同业CD投资,同时少了一笔基础货币。A银行除了发行同业CD外,其他同业存入、同业拆入、卖出回购等同业负债的原理也一样(只是借钱的条件、期限等不一样)。对于A银行来说,这种方式也可以获取基础货币,但负债成本不一样,同业负债的利率毕竟高过存款。
(3)向央行“哭穷”:如果实在没办法及时从市场上抢或借到基础货币,那么还有个最后没办法的办法:问央行再借基础货币。方式包括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MLF、SLF等。但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有自己的计划,除非非常紧急,否则一般也不会太想去央行那讨骂。
因此,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它的行为函数是:
(1)规模:尽可能用足杠杆,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张资产规模,赚取更多息差收入。
(2)利差:尽可能用便宜的方式“弄”到基础货币,以扩大利差。
四、现实中的其他问题
上文解释了理论上的基础货币运行,但在我国实践中,有几个问题,可能使业务本质与上述理论有所差异:
(1)制约规模扩张的并不一定是法定存准率。上例中,基础货币总额100元,法定存准率20%,那么意味着银行放贷业务规模上限是500元(理论上极限的货币乘数是5倍)。但现实中,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制约着放贷规模,包括央行的合意信贷额度、存贷比(现已取消)、MPA中的广义信贷、其他监管指标(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因此,不能简单拿法定存准率倒数作为货币乘数,现实中的货币乘数变化多端,跟法定存准率只有很粗略的关联关系。
(2)银行会采取一些业务规避监管。上例中,理论上极限的货币乘数是5倍,100元基础货币只能承载500元的存款。但是,有些种类的存款并不参与存准率的计算,比如部分非银金融机构存放银行的的存款。因此,银行可以设法把客户存款转换为非银金融同业存款(比如让客户去买理财),从而减少了存准率的分母,存准率就变大了(当然,还要考虑不同存款有不同利率)。然后,它就又可以扩张贷款,派生存款,做大了资产规模,赚更多钱了。
(本文由作者王剑授权原创发布,本文纸质版发表于2018年《理财》杂志第一期,如需转载请和作者联系)
作者:王剑,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2016、2017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
-
2021-12-28 13:58 齐景宪 客户经理
各地各行的情况都不一样的,一般从几十万到上千万,员工的存款任务视情况而定。
拉存款是职工的本职工作,也是员工基础考核项之一。拉存款,分两种,一种对公,这都是金额比较大的,绩效才有那么一点点,你才算将将合格。
存款、理财属于银行核心负债业务,为什么是“负债”?因为存款、理财资金归根结底是客户的、早晚都要归还,属于银行的"欠账"。揽存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中之重,通俗来讲:没存款就放不了贷款,没贷款就没利差,没利差就没利润。
既然存款这么重要,商业银行肯定要想方设法激励员工揽存,国有银行比较含蓄、做法比较保守,给员工下存款任务,完成才能拿满奖金,但超额完成也不会无上限拿钱,超额完成任务、表现良好也是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
对私的,金额都小,绩效也少的可怜。现在银行的存款业务大部分不怎么赚钱,很大一份在争抢客户的过程中“返利”给客户了。
对公业务上亿上十亿的,这些才勉强能够成为提成,能让你在行里的绩效提升一个档次,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每个支行都会有一年的存款任务,说实在的存款任务的完成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银行的位置能否带来自然增长,另一个就是行长的能力。
附注:拉存款要点
1. 若是新人不会要求太高的,或者指标是和老同事一样的,但完不成不会承但太多的风险。
2. 很多银行对大笔存款都有额外奖励的,如提供办公场所,汽车,旅游,保险,或者就是按比率给经办人奖励费的。
3. 熟悉业务,了解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产品特点。
4. 多开口,在办理业务是根据客户的存款类型和金额,推荐合适的产品,不要没重点的_嗦,只讲产品的卖点和顾客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5. 脸皮放厚,心理素质要求强,不要被客户拒绝就气馁,要明白开口不是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开口永远都不成功。
6. 平时多留心向老同事学习。
7. 在工作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客户,先要熟悉客户,客户才能熟悉自己。 -
2021-12-28 13:55 齐智娟 客户经理
总体来说就是为了利益。
1、在当前央行推行存款利率自律机制以及贷款利率LPR形成机制之后,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开始呈下滑走向,尤其是长期存款利率下降对商业银行揽存更是形成较大的冲击。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相当庞大,商业银行的竞争无论是在哪一个地区、哪一座城市,都处于高度白热化状态。
3、由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或监管真空,使得少数商业银行抱着侥幸心理,总认为暗地进行假结构性存款的操作神不知鬼不觉,监管机构难以发现和查处。
拓展资料:
银行结构性存款下滑,除了结构性存款收益水平下降之外,还有银行不保本以及不保收益的规定,有可能导致存款人的亏损。
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04万亿元,环比下降4,89%,同比下降44,21%,创下2017年6月份以来新低水平。从结构上来看,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7,3%、6,21%,中小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88%、4,27%。
出现这种结局,说明金融监管当局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出了成效,商业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结构性存款管理的自律性以及经营的规范性,使结构性存款市场混乱的局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尽管严监管结构性存款的好处显而易见,且商业银行自身也曾深陷结构性存款高成本漩涡之中,但依然还有少数商业银行痴迷结构性存款,好像吸食鸦片一样上瘾,这就导致了“假结构性存款”现象仍然在个别银行存在。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这些问答能否帮助您?
相关百科精选
第一章总则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
年年有余理财养老保险计划 年年有余是一款专业理财养老计划,稳健可靠的理财能同时满足增值养老、健康保障的需求。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