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纸币“交子”是怎样发展的?

最早的纸币“交子”是怎样发展的?
赵风莲 来自: 移动端 2021-02-20 11:15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2-20 11:21最佳答案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知识。交子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宋朝,是最早的纸币。故选C。其它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宋代商业的发展
点评: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还有:夜市、草市出现;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且经济功能增强等。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2-20 11:36 黄盛润 客户经理

    会子”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终导致了两种说法。请看报道: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首先出现在四川地区?
    中国的货币在原始时代用贝壳作媒介物,到先秦时代,人们开始用铁和铜铸成钱币使用,西汉以后随着冶铁业的发展,人们较多地使用铁钱。北宋时期,由于四川地区商业贸 易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人们主要还是使用铁钱和铜币。直至明 朝中期,银元成为一种定型定量的货币。
    纸币之所以首先出现在四川地区。原因是四川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川西平原、千里沃野,丝织技术居全国之首,因而有“ 天府之国”的美称。同时,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末农民战争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造成中原大批官僚贵族、地主和富商云集川中,其中,还包括一大批唐王室贵族,使得四川地区在拥有社会财富方面居全国之首。这些有利因素,既为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商业贸易。而商业贸易的发展是纸币——交子在四种地区首先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 2021-02-20 11:33 赵马元 客户经理

    我国纸币的发展自唐朝就已经开始,但公认的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是在宋朝出现的交子。
    交子,是中国北宋时四川流行的票据和纸币,是世上最早“正式”发行的纸币。交子是古代四川俚语,是票券、凭证的意思。交子又有“官交子”和“私交子”之分,私交子是民间流行的票据,官交子是朝廷成立交子务后的官方纸币。
    作为票据
    宋太祖下令回收四川的金银和铜钱,运往中央,铸造铁钱代用,并禁止带铜钱入四川。于是铁钱成为四川的主要货币。但铁钱原材料较廉价,重量更高,铁钱1000文可重25斤,经常要用车子拉钱,使用上十分不便。民众往往将铁钱寄存在“交子铺”中,换取票据交子,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
  • 2021-02-20 11:30 路誉盛 客户经理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 2021-02-20 11:27 龚宇辉 客户经理

    交子”,是发行于北宋时期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货币流通,称为“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印刷技术有重要意义。
  • 2021-02-20 11:27 赵飞虹 客户经理

    众所周知,我们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贝币、金属货币、纸币到如今的电子货币几个阶段,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发展则是货币发展史上极具影响的一件事情,意义重大。纸币的诞生发展一定有需要它的环境。我们在古代一直使用的是金属货币,即金、银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的货币越来越不方便,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金银等金属的短缺、通货膨胀等影响,交易物品交易所需要的货币单位也越来越庞大。庞大的交易金额也意味着极具重量的货币,当时的货币单位是以重量为单位,而交易数额比较大的货币则可能需要数人来搬运。并且当时随着交通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易也开始兴盛起来,很明显,这种金属货币不再适合于当时的生产力情况,更是阻碍了跨区域间的贸易,所以纸币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世界上最早发明并投入流通使用的纸币是来自中国成都的交子,也是后来纸币的原型,史称,益州交子。北宋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交子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成都地区由于商业贸易非常的兴盛,是当时北宋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而当时成都地区使用的铁钱等金属货币,携带交易都不太方便。于是,成都内部一些商行便共同约定一起制作发行了一种纸券,名叫交子,上面有各种题号,印记等,可以用来验证真假,用其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也可以随时兑换。由于携带保存方便,所以很快在成都的商人之间流行开来。

    但由于后期的流通市场的混乱和交子的传播,政府开始对交子进行调控,慢慢交子逐渐在全国流行开来,而交子的制造经营权也全被收归官府所有,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从此变成了官方流通货币。

  • 2021-02-20 11:24 龚小芹 客户经理

    北宋钞版作为中国最早纸币的印板,当然也是世界最早纸币的印板,有人将其看作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镇国之宝。但是由于版面图案文字与宋代有关记载不符,学者们猜不出它到底是宋代的何种纸币。更令人疑惑的是,现只存拓片,而实物已不知去向。那么它果真是宋代纸币的印板吗?

    宋代出现了纸币,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人们往往颇感自豪,以为宋代的商品经济和相关文化已经发展到如何的高度。其实不必太过于沾沾自喜,因为宋代的纸币发行实在处于一种相当混乱的低级阶段,不但种类繁多,有交子(官交子、私交子)、钱引、会子、关子、小钞、关外银会子等,而且各地有别,如分四川交子、陕西交子、四川钱引、陕西钱引、淮南交子、湖北会子、四川会子等,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理清。发行时,虽说有“界”,有限额,然而一旦国事需要,官府便会滥印而导致市价大跌,国家常以这种令钱币大幅度贬值的手段对人民进行疯狂掠夺。

    有关中国货币史的著作,大都会存有一张宋代纸币印板的拓片照片,此印板俗称钞版,或被看作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镇国之宝。钞版拓片呈长方形,长约十七厘米,宽约十厘米。上半部顶端是两排圆形的钱币图形,每排五枚,一共十枚。下面竖立七行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半部为木屋人物图画,好像在一个仓库中,有三个人在搬运一大袋一大袋的货物。钞版无纸币的名称,且只有一个版面,不知是否还应有另一版面?所以它在宋代究竟属于哪种纸币的印板?长期以来,中外历史学家、钱币学家,尤其是货币史学家都一直在试图寻找正确的答案。

    宋代钞版约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可能很快流入日本。1937年,日本人奥平昌宏在《东亚钱志》上撰文,认为钞版是南宋的“会子”。1942年,中国钱币学家王荫嘉在《泉币》第九期上发表文章,认为钞版是北宋的“交子”。然而“交子”主要在四川行使,而此钞版上却有“除四川外”的文字,可见一般不应是四川交子。不过学者们大都开始认定它应是北宋时的纸币。1950年代,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认为它是“官交子或钱引”。1960年代再版时,又改为“钱引”,“可能是崇观年间四川以外各路所行的钱引”。到1980年代,千家驹、郭彦岗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把它称为“北宋的官交子或钱引”。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认为是“北宋的钱引”。其实,北宋末的钱引主要是替代四川交子的新纸币,虽然发行范围有所扩展,但四川依然为其行使地区。

    1983年,刘成仁《略论两宋商业的高涨繁荣》和叶世昌《钱引乎?小钞乎?》两文,分别提出此钞版应是北宋崇宁五年(1106)朝廷为收回当时钱而发行的“小钞”的印板。叶世昌详尽论证了有关理由:小钞是北宋末年发行的四川以外地区流通的全国性纸币。所谓“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按宋代以七十七文为百的省陌制度,这是一张面值一贯的小钞。发行小钞是官府临时性的措施,没有正式的纸币名称,所以印版上没有名称。文章引举了宋人《浮沚集》、《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诸史籍的有关史料加以论证,似乎颇有说服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吴筹中、吴中亚《两宋钞版新探》也认为是北宋小钞,指出朝廷发行小钞收回铜钱,而四川不用铜钱,所以有“除四川外”字样。并对钞版的名称、面值、图案、文字等作了辨析,认定是真品,是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南宋后期人谢采伯《密斋笔记》载:“崇宁五年敕节文:小钞,知通监造,书押、印造、样号、年限、条禁,并依川钱(引)法……大观二年第一料,其样与今会子略同:上段印‘准伪造钞已成流三千里,已行用者处斩。至庚寅九月更不用’;中段印泉山;下段平写‘一贯省文’,守悴姓押子(字)……而大观小钞民以为便者,造之有限而换之有信也。”这段史料记载的小钞版面与上述钞版文字图案完全不同。问题是这“大观二年第一料”是首次发行小钞,还是此前崇宁五年已发行了一界?如果有二界小钞,那么其文字图式是否一样?这些问题,没有史籍资料可以做出满意的解说。不过我们以为,即使承认有二界小钞,只相隔二年所发行的同一种纸币,其版面文字图案不应差别如此之大。

    次年,乔晓金、卫月望撰文《宋代钞币“官交子”、“会子”质疑》认为,北宋版钞应与私交子或私钱引接近,而不应是官府发行的官交子或官钱引。因为它缺少封建官府典章文物的严肃性,丝毫没有官造文书的气息,更不是小钞。并指出北宋版钞发表时,未谈出土地点与流传经过,皆属来历不明之物。所以它是否为真品,是值得讨论的。质疑发表后,引起美国、加拿大,以及台湾等地学者的响应,纷纷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其中,怀疑它是私交子的说法也是基本不能成立的,私交子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区,且钞版上“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之语,也应是官府的口吻,私交子不可能有这样的权能。

    不过,对这块钞版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确是很有道理的。此钞版今已失踪不见,或说其流往日本,或说其不知去向。那么,制造这块钞版的材料是否为宋代之物?这块钞版到底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这块钞版如今又在哪里?这些问题难以解决,又何谈其他呢?

    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指出:此印板肯定不是四川交子或钱引的印板,因为拓片文字标明它不在四川行使。如果假定它是宋代纸币印板,它只能是四川以外的钱引或小钞的印板。但疑点重重:一、来历不明,它不是出土文物,究竟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不见记载。二、它的图形文字过于粗糙,文字歪歪扭扭,特别是将它与同时期的印刷品比较,更感到它不像官方纸币印板。三、拓片文字也有可疑之处,如“公私从便主管”、“流转行使”这样的话,不但不通,也似不见于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四、无法见到原物,无法考察其质地、外观等。所以,尽管比较而言,讲它是小钞印板更近于合理,但是要证明这一点,还缺乏有力的证据。

  • 2021-02-20 11:18 黄真强 客户经理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北宋时期的成都,城市繁华,商业鼎盛,是全国数一数二充满活力的大城市。最早的欧洲纸币,是受爿丁国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也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宋代商业的发达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等,也为创制交子准备了良好的条件。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交子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民间自由发行,大致上代替铁钱流通;后来由16家富商来主持,不久,16家富商衰败,交子不能兑现,因而争讼时起;最后在天圣元年(1023)北宋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改为官办。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子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做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阿,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宫一至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贯两种。“官交子”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发行限额:每界发行1256340缗;2.流通期限:3年1界(实足2年),界满持旧换新;3.发行准备金,即“本钱”:大凡每造1界,应备本钱36万缗(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铁钱,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4.交子的行使限于四川,兑现或持旧换新,每贯须缴工墨费30文。“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通,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他均改用“钱引”。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官交子制度的最初实行并不是为了搜括钱财,而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商业及民间周转支付所需,这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后来,宋朝政府却利用它来弥补财政支出了。

    宋代纸币无实物存世。有一块流入日本的印钞铜版,约为北宋实物,目前对它的定名尚不一致,或称交子,或称钱引,或称小钞,或称盐引。南宋的会子也只留下一块印钞铜版。以上两块铜版,有人认为所印之物具有纸币性质,也有人认为真伪难定。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百科精选

  • 保险欺诈 对保险欺诈国际上一般也称保险...

  • 父母健康险 健康险是健康保险的中文简称,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而父母健康险顾名思义则是适合父母的健康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