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买商业险,不买社保,会有哪些风险

员工买商业险,不买社保,会有哪些风险
米增强 来自: 移动端 2021-01-27 14:52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1-27 14:58最佳答案

即使员工自愿不交社保,公司也要承担未缴社保的法定责任,比如,一旦发工伤故事,因此没有购买工伤保险,所有的费用都要公司承担。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1-27 15:16 连丽萍 客户经理

    只要员工给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必须上社保

  • 2021-01-27 15:13 齐新玉 客户经理

    第一,声明本身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无效。第二,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不能用其他的替代。
    不教社保,风险就始终存在,无法避免。
    不过你可以考虑用劳务派遣的方式,通过劳务公司用工,但需要支出一笔费用。
  • 2021-01-27 15:10 梅金莉 客户经理

    可能存在以下责任和风险:1、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2、劳动者有权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的责任和风险尤其重大);3、社保机构对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等等。
  • 2021-01-27 15:07 米增建 客户经理

    社保是强制性保险,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属于违法行为,和员工是否自愿不购买是无直接关系的。
    依据《社会保险法》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2021-01-27 15:04 连东英 客户经理

    一、公司这么做是不合法的,可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投诉;
    二、公司交商业保险一般是团体意外险或者雇主责任险,这类保险保费很低,公司资金压力小
    三、一定要求公司交社保,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公司福利的形式给员工
  • 2021-01-27 15:01 米国超 客户经理

    由于员工不同意缴纳社会保险可能导致在发生重大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要承担的各种费用金额较高,社保机构在现阶段对于用人单位参保前发生的工伤又不承担任何责任。

    因而对于员工外出较多、工伤事故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将员工不同意缴纳社会保险作为不符合录用条件之一,全面规避发生工伤的风险。

    扩展资料:

    1、与员工签订协议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补偿标准

    不得不承认有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比较低,如果要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其自身的生存状况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要录用这类员工,只能由双方进行协商先由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商业保险规避一定的工伤风险,之后按照每年度一定金额给予社会补偿。

    同时员工也承诺放弃对用人单位主张补缴社会保险的权利或者今后主张补缴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方式。

    2、与双重劳动关系员工的原单位达成发生工伤后的处理协议

    如果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的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由于在新用人单位发生的工伤,不能使用原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规避风险。为此新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的原单位进行联系达成借调的意向,或者发生工伤后由原单位进行申报,由新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 2021-01-27 14:55 龚宇飞 客户经理

    社保是国家要求公司给员工买的
    商业保险是公司自愿给员工买的
    首先这两个都是保险,那公司为什么要给员工买保险呢?因为这是公司的未知风险,万一发生事情,公司的损失会很大,所以公司就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公司没有给员工买社保,可以要求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让公司给员工没社保,这个和公司给员工买商业保险没有冲突。
    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百科精选

  • 太平“锦绣... 定期保障 + 满期生存返还,...

  •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世界第六大保险集团——英国英杰华集团与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中粮集团合资组建,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于2003年1月1日在广州正式开业,目前业务已扩展至北京、广东、四川和福建等全国多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