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吗

就业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吗
齐星星 来自: 网页 2020-12-30 09:45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0-12-30 09:54最佳答案

答案选B。
本来说,宏观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增长问题。比如卢卡斯就讲,一个人一旦涉及到宏观问题,尤其增长问题,他就不会再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别的问题。增长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事实上,两个基本问题使增长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地位有所下降:一是,现在的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同志发明的,这老先生研究的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研究的怎么充分就业。后来希克斯把他的思想数学化了,就变成了大家在学的IS-LM模型,以及后来蒙代尔的发挥,形成了宏观经济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核心问题是当期是怎么实现充分 就业。也就是讲,是收入与就业问题。
二是,增长经济学慢慢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发展经济学,或者纯CD体系的,叫增长经济学。
当然这个命题在不久的将来,会慢慢地发生改观。因为凯恩斯主义是上世纪全球性大危机的产物。近七八十年的实践表明,现代经济学对于那处衰退的治理和防治的水平正在上升,正日渐成熟。好几十年没发生过那种毁灭性的经济危机 了。在没有大危机 的环境下,宏观经济学必然逐渐回归到最伟大的经济学问题上来,那就是如果变富,如何发展,如何增长。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0-12-30 10:03 齐明松 客户经理

    就业问题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就好了
    因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是成负相关,而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消费收缩,造成CPI与PPI齐降,因此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为负(中国的CPI的也不高,PPI就更是负得厉害),因此在负通胀率的情况下,失业率自然会上涨
    因此要解决失业率高企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动消费,使ppi和cpi都上涨,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负相关,所以当通货膨胀起来的时候,失业率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
    当前国内的政策就是遵循这理论进行,国家不断投资,不断刺激消费,就是为了拉高ppi,刺激cpi上扬,为的就是解决现在高企的失业率。但是如果国家控制不高,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话,就会造成民生问题,所以如何平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就要看国家的功力了。
    PS:如果说现在通货膨胀高,请不要扯到房地产,除了房地产,其他的价还是很低的,特别是如电器等的消费品,只有这些消费品的价格真的起来了,失业率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
  • 2020-12-30 10:00 符育明 客户经理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中个体(及个人)行为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需要记住四个要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第四,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 2020-12-30 10:00 赵飞虎 客户经理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解决地非常杰出了。
    “充分就业”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够大的用人需求,二是这种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
    从近期来看,中国常年都在做基础项目的投资,通过投资带动就业;也通过开拓和壮大一些新的行业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尝试都很成功。
    我个人觉得在扩大就业需求方面,很难有突破了。可以作为的两个方面是,更加合理地分析劳动力结构,以及创建更加畅通的就业咨询渠道。
    从劳动力结构来说。国家人口结构是可以统计出来的,人口的背景,特点,学历,也可以进行基本的分类统计,每种类别的人面向的可能/潜在就业行业也是可以判断出来的。等等。基于更加细致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在哪些行业加大投资,哪些行业更有吸纳就业人口的潜力作出分析。
    从信息渠道来说。我们可以预见到,就业市场的供给两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足。即便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也不见得这些就业机会被充分的使用。这就是信息渠道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猎头网站可以作为一个好的例子,他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分子的就业率。这也促发我们思考面向更多的农民工提供的就业信息服务,以及对这种服务的管理和规范。
    仅供参考。
  • 2020-12-30 09:57 窦连波 客户经理

    !



    稿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08

    7


    6


    4

    Vol.6
    No.4
    Jul.
    2008
    中国的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育

    是整
    体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改革过程中

    形成
    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政府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发挥了基础的作用。然而

    这个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
    理解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从而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紧迫性。
    一、
    积极就业政策需要完善的方面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政府积极的就业政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政府努力和市场机制逐步
    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
    10
    年中

    中国城乡就业的增长
    是十分迅速的

    由此大幅度推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
    转换。对于劳动力市场若干事实的描述和澄清


    以充分说明这一成绩。但是

    这并非意味着在政府
    积极就业政策方面

    没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第一

    就业扩大还没有成为各项经济政策的优
    先原则。普遍和充分的就业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的
    扩大是保持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因此

    能否保持
    和扩大就业

    应该成为各项经济政策制订的首要依
    据。
    目前

    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

    仍然把
    GDP

    财政收入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而这些目标与就业的
    扩大并不总是一致的。
    第二

    就业创造还没有成为引导投资方向的核
    心标准。
    在劳动力仍然丰富的条件下

    全社会投资的
    基本方向应该是有利于最大化创造就业

    表现为产
    业选择和技术选择的劳动密集型特征。
    但是

    地方政
    府的
    GDP
    动机和对税收的渴望

    常常更容易通过在
    重化工业领域的大规模投资

    而在短期内实现。
    这导
    致在一些地区和部门

    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第三

    扶助就业和再就业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
    一致努力和所有工作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这一点通常没有什么
    异议。但是

    作为社会和谐基础的充分就业

    却主要
    是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个部门或少数部门的责
    任。
    鉴于就业问题的至关重要意义

    以及该问题涉及
    社会经济方方面面

    这种工作力度是大不相称的。
    第四

    社会的主要就业创造行业还没有获得平
    等的竞争环境和公平的政策待遇。第三产业的一些
    部门、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是改革以来就业
    的主要创造者。但是

    这些行业、
    部门和企业类型

    在工商注册和融资环境等方面

    并不具备与那些就
    业效果较差对手的同等条件

    因而它们的发展受到
    一定程度的抑制

    降低了社会整体的就业效果。
  • 2020-12-30 09:51 齐晓娇 客户经理

    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授课人:马合振
    试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从宏观经济学角国就业难的形成原因
    并谈谈想成为未来有用人才的着力点
    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一共有四个:稳定经济 提供公共服务 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进行收入再分配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服务、引导、规划当地经济的发展。
    ---------------------------------------------------
    一 经济危机影响
    二 教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教材与社会严重脱轨 做实践应用的一定把学术搞精通才能搞应用吗?软件开发专业一定要把计算机的理论水平达到学富五车才具备开发资质吗?把理论学的再精通,就算是博士,没有不断的实际操作,学习空泛的pv操作,哲学家就餐问题有个屁用?!把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学得再精通,就一定能写出操作系统吗。不说现在用到的的Windows桌面系统,DOS操作系统你能写出来吗?
    三 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匮乏
    四 社会经济体系不完善
    普及了初级教育 家庭因素 大学教育费用 一个普通家庭?年的净收入
    消费观念无法提高
    ------------------------------------------
    形成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拿来主义,在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之前,把先进的技术拿过来,模仿,探索,而非
    。。。。。。。。。。。
    ------------------------------------------------------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
    就业难问题起因
    1行业转变 从传统的加工转向科技服务
    2 08年美国经济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
    突出特点:企业倒闭 就业难 产品滞销
    物价上涨
    3大学生不适应现代就业市场
    4政策制度问题
    5
    6教育本身的教育结构不合理
    教育方式不适应市场就业
    不具备有效的就业能力
    7扩招问题1999年开始的扩招
    解决了上大学难的问题
    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们应该做的:
    1对人才的标准有新的认识
    2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改变
    学什么内容 掌握什么样的本领
    3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再思考(宏观)
    只要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
    能给国家和社会贡献的就是好的单位
    能够挣到钱的就是好的工作
    具有强的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 交际能力
  • 2020-12-30 09:48 龚宁静 客户经理

    凯恩斯对经济学由非常多的贡献。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 2020-12-30 09:47 黄生龙 客户经理

    就业问题说属于宏观经济应该不准确,应该说属于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相关百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