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道宏观经济学的计算题答案,题目如下,...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br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br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齐昆明 来自: 移动端 2020-10-17 17:57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0-10-17 18:09最佳答案

1、在IS—LM框架中,引起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等货币政策效果变动都会使IS移动,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LM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2、AD-AS模型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这是马克思早已阐明的理论。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

4、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他们指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

5、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总量问题,即货币供给不足,而不是货币结构问题。

(1)我们不能只熟悉到有效需求过量的原因是货币过量,而熟悉不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货币不足。必须通过相应增加货币来扭转需求不足的局面。

(2)因为,在需求不足、流通迟滞、经济紧缩的压力下,经济结构不仅难以快而有效地合理调整,反而更容易扭曲,如我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是越来越大了,而不是越来越小了。

(3)所以, 解决结构问题首先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快而有效的办法是相应增加货币总量。在货币不足局面未根本扭转之前,国家在某些具体领域为解决需求和失业问题而进行的结构性努力。

6、原因: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du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

(1)对策: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2)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7、这其实是一个均衡国民收入和总供给冲击的问题。

可以从两方面分析此时对经济的影响:如果这时政府要依靠市场的自行调节。此时人们会采取节能措施或寻找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油价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SAS1右移,回到起初SAS0水平。

8、IS-LM本身就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凯恩斯或者说新凯恩斯学派学习的一个基础模型。

(1)IS-LM模型本身就是针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状态”下,研究saving与interests之间关系的模型。

(2)IS曲线在直线的时候,随意取两点A与B,相对应的利率是R1与R2,总产出是Y1,Y2。这个时候会发现:利率下跌,总产出增加;利率上涨,总产出下跌。

(3)LM模型指的是”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就像上文说的,利率增加,收入增多。相反,利率增加,投资也就减少。



扩展资料:

1、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2、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大多是凯恩斯麾下的 ,要学好也就是多画图多计算多用心去感受,微观经济学如果就考试层面来说和宏观经济学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没有学过微观经济学还是可以学好宏观,宏观站在多数人的大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和财政学、博弈论、政治联系还是有的。

3、宏观经济学算是基础了不需要有太多的数学功底,上升到一定的研究高度之后,数学模型运用就必不可少了。

其他回答(共4条)

  • 2020-10-17 18:12 赵飞船 客户经理

    1、在IS-LM框架下,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货币政策效应的变化会使IS曲线移动,而实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则会使IS曲线和LM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引起均衡收入和货币需求的变化利率。

    2、AD-AS模型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在一个坐标图上,解释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决定,探讨物价变动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这是马克思早已阐明的理论。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4、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理论是由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指出,造成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投资在总需求中起决定性作用。

    将经济加速原理与经济增长原理相结合,解释了经济增长率原理是如何引起这种波动的。它是一种将投资水平与国民收入变动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性波动的理论。

    5、货币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是有效货币供应量问题。

    (1)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有效需求过剩是货币过剩的原因,而且不可能熟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必须通过相应增加货币来扭转需求不足的局面。

    (2)因为,在需求不足、流通不畅、经济收缩的压力下,经济结构不仅难以合理有效调整,而且更容易出现扭曲。比如,中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3)因此,要解决结构性问题,首先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快速有效途径是相应增加货币总量。在货币短缺局面根本扭转之前,国家为解决某些特定领域的需求和失业问题所作的结构性努力。

    6、理由:当市场发行的货币量超过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

    (1)对策: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2)控制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多种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政策。

    7、这实际上是一个平衡国民收入和总供给冲击的问题。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对经济的影响:政府是否必须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此时,人们将采取节能措施或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油价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sas1向右移动,回到原来的sas0水平。

    8、IS-LM本身是凯恩斯或新凯恩斯学派研究宏观经济趋势和学习的基本模型。

    (1)IS-LM模型本身就是研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储蓄与利率关系的模型。

    (2)当is曲线为直线时,随机选取a、B两个点,对应的利率为R1和R2,总产出为Y1和Y2。这时,我们会发现,当利率下降时,总产出增加;当利率上升时,总产出下降。

    (3)LM模型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利率提高,收入增加。相反,随着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扩展资料:

    1、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总量、总需求和总供给、国民总收入及其构成、货币与金融、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等,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

    2、西方经济学的大部分基础知识都在凯恩斯的掌控之下。学好它就是多画画,多计算,多用心去感受。从考试水平来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不大。即使你没有学过微观经济学,你仍然可以学习宏观经济学。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发展与金融、博弈论与政治之间仍有一定的联系。

    3、宏观经济学是基础,不需要有太多的数学基础,上升到一定的研究高度,数学模型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 2020-10-17 18:06 辛培军 客户经理

    你确定你的题目是对的?我做到过一道原题: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消费c=100+0.8y,投i=150-6r, 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答案是:
    解:(1)y=c+ i=100+0.8y+150-6r 整理得IS曲线,
    y=1250-30r
    由L=m,得0.2y-4r=150
    整理得LM曲线;y=750+20r
    (2)解方程组
    y=1250-30r
    y=750+20r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人y=950(亿美元) 你的题目c=1000+0.8y算起来做法一样,不过数字有点奇怪,你可以参考我的解题过程,楼下y=c+i+g是不对的,因为那是三部门经济
  • 2020-10-17 18:03 黄盈椿 客户经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二、计算题 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M=10×(1/0.12)=83.3亿美元。 第六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设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率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Y=Kg×△G=(10/3)×10=100/3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M=m×△Y=0.2×(100/3)=20/3(亿美元)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 答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增长率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答案:由于增长速度G=s/v,所以资本产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1、设统计部门选用A、B、C三种商品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所获数据如下表: 品种 数量 基期价格(元) 本期价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试计算CPI及通货膨胀率。 答案: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货膨胀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答案:价格调整的方程可以写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货膨胀率,(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衡量失业率,于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见,经过政府连续制造4年的10%的失业率,可以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以下。 选择题答案: 第四章 (1)C(2)C(3)A(4)D(5)C 第五章 (1)B(2)B(3)A(4)B(5)B(6)A(7)C
  • 2020-10-17 18:00 齐智富 客户经理

    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上就有,翻翻课本就知道了

相关百科精选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