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率是怎么算的?请用简单...
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率是怎么算的?请用简单明了的话回答我,谢谢
				    
				    
					 齐星星
							
							来自:
							 
							 
							 网页 
							2017-10-15 18:24
齐星星
							
							来自:
							 
							 
							 网页 
							2017-10-15 18:24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17-10-15 18:48最佳答案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实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有速算扣除数。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是需要用速算扣除数,而实行定率征收的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用不上速算扣除数
    
				  	
				其他回答(共7条)
- 
					  2017-10-15 18:45 赵顺达 客户经理 那么公司在帮你计算应该承担的个税时,税由你自己承担的话,先要将税后工资反推回税前工资,反推时用的税率是不含税级距下的税率。推算回税前工资后再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相应的税率计算个税,那你就要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下相应的税率计算应该交的个税。不考虑社保等因素的情况下你实际到手的工资=税前工资-缴纳的个税。公式如果公司发给你的是没扣税的工资(即税前工资、含税收入额)。
 公式:公司全额全额负担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
 税前工资=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此公式中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此公式中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税率表中不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公司发给你的工资是纯收入(即税后工资、实际到手的工资、不含税收入额),个税由公司来承担
 热心网友
- 
					  2017-10-15 18:42 龚宁静 客户经理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税率10%养老金公司22%个人8%
 公积金公司7%个人7%
 医疗金公司12%个人2%
 失业金公司2%个人1%
 工伤保险0.5%
 生育保险0, 税率20 %,税率40%.2
 不超过500元的.5%
 这样的话个人缴纳的4金为工资的18%
 设工资为X
 (X-18%*X-2000)*税率-速算扣除=230
 X=5325.2
 税率为15%,速算扣除125
 实际收入为5325,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 
					  2017-10-15 18:39 赵颐轩 客户经理 人所得税计算表中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是: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你就甭管了、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利息、股息,而不减少你实际得到的工资。因此,老板发到你手中的工资是扣完你所得税后的净工资。
 不含税级距:如果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跟你讲:"这是这个月我给你的纯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税款就由公司格外给你承担,你的工资就是不含税的工资。
 由于单位为个人负担税款的情形不同、薪金所得。
 当实行按档次计税的时候,把计税收入划分为若干等级。
 含税级距: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这些等级就是税级距,如果需要交税的话,由公司来承担,相当于跟你讲:"这是我这个月给你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我是不管(负担)的,一种为"含税级距",如工资薪金所得,其收入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一定时的计算,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款的,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级距一般分为两种: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1-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述公式适用于费用扣除标准一定的应税项目,需要从你工资里扣除;不含税级距",另一种为",然后由公司代你缴纳",计算公式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
 1.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从你的该月工资里出的,你实际得到的工资净额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工资、其他所得和不含税收入不超过336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因此老板给你发的总工资是含税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2、对于费用扣除数按比例扣除的应税项目,则用以下公式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率-速算扣除数
 3、单位为其个人定额负担税款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工资+单位代个人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
 
- 
					  2017-10-15 18:36 米培燕 客户经理 工资 、薪金的构成所得是指个因任职或才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为你是个人名义接的单,而非以公司名义进行的经营业务,所以报税时只能以个人工资的名义报税(公司经营的话是需要营业执照的)。
 ——————————————————————————————
 2007年12月29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以149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表决通过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公众所称的“起征点”)将从2008年3月1日起由目前的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
 ——————————————————————————————
 工资薪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
 不知道他这是怎么算的,但按正常计算你需要交的税应该是
 (35000-2000)*25%-1375=7375
 
- 
					  2017-10-15 18:33 齐方洲 客户经理 200},{1,615})
 公式都可以下拖复制的,8,255,9}*0.05))+2000
 可以下拖复制,5,D1写公式,3,若<=0,1,15,55;({1,得不到应税的具体值)
 【应税金额】放在B1,我们在B1里写公式:
 =MIN((B1+25*{0:A1>500),{0,4,5,7,{0,1,4,10,4,5,7,40,80,6,25*{0,80,120,160,200};0,6,10,40,8,135,1,415,120:
 =LOOKUP(INT((B1-2000)/,415,615})/,255,3,1,2,5!!,160!
 【税率】放在C1,C1写公式:
 =LOOKUP(INT((B1-2000)/500),2,15,55,135!
 你提的问题有点多,有点麻烦呀,不知我的回答满意不?若满意,恳请多加一点分,对我鼓励一下呀!,4,9}*0.05)
 【速算扣除数】放在D1若个税金额放在A1(【注意】
 
- 
					  2017-10-15 18:30 龚家逵 客户经理 所这部分的个税应为;12=250,适用税率为5%,无速算扣除数,而这一年里也未曾使用过“全年一次性奖金”计过个税的话,这部分则可以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方法来计个税:3000/:3000X5%=150,如果不考虑社保和公积金个人部分的因素,则12月的工资收入应计的个税是(7000-2000)X15%-125=625,那么12月的工资收入则变成了3000+4000=7000元上面的计算有错:
 如果提成不是年终才有的话,年终双薪3000如果当作年终奖
 
- 
					  2017-10-15 18:27 连亚玉 客户经理 又学到一个知识。谢谢了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这些问答能否帮助您?
相关百科精选
  - 失业保险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 
  - 英大金生金世终身寿险(万能... 英大金生金世终身寿险属于万能保险产品。我们为万能保险产品建立专门的投资账户,并为每一个保险合同建立保单账户以明确您的利益,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万能账户由我们进行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并力求为您提供良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