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财吧LOGO

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细
人社部出新规取消“奇葩证明”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转载来源:融360、卡宝宝、我爱卡、希财网 时间:2018-11-27

社保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但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或许会碰到一些难题,比如异地社保转续比较麻烦、异地就医需要各种盖章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人社部出手了。


5月13日,人社部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 ,明确各地不得将参加社会保险、职称评审等业务与档案保管相挂钩,还具体提出了8类简化程序和手续的事项,其中包括找工作时已经出示学历原件的,不再需要第三方证明等。一批 奇葩证明 、 循环证明 因此取消了。


八个方面将简化证明和相关手续


人社部称,人社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但与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相比,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仍有不小差距。意见决定,大力简化证明材料和手续。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实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告知承诺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时,对缺少关键材料的,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经本人作出书面知情说明、承诺进一步补充材料后予以接收,或与原工作单位协商退回补充材料。


2.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再对初次就业流动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手续。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考、聘用、招用流动人员时,可参考档案中的劳动合同等材料及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


3.对非本地户籍人员按规定申请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证明。


4.逐步取消异地就医时定点医疗机构盖章手续。


5.取消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将失业人员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手续。


6.对已办理 三证合一 工商营业执照的参保单位,在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申领、变更、注销、验证等业务时,不再需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7.在组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定等工作过程中,对当事人已出具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原件的,不要求提供第三方学历认证证明。


8.改进留学回国人员、回国(来华)定居专家安置服务,有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人员不用再提交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杜绝以档案为载体的捆绑收费、隐形收费


除了简化手续之外,在收费方面,今后将重点落实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的规定,不得将参加社会保险、职称评审等业务与档案保管相挂钩,杜绝以档案为载体的捆绑收费、隐形收费行为。


在当下就业压力比较大、去产能导致职工分流的情况下,意见规定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经办流程和标准规范,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


另外,意见还提出要简化社会保障卡办理流程,缩短申领、补换周期。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缩短证书办理时间。


通过信息整合杜绝 奇葩证明


去年在国务院会议上,总理曾亲自批评 奇葩证明 的问题,直言 证明你妈是你妈 简直就是笑话。此后,各地在清理 奇葩证明 方面下了不小功夫。为了进一步清理各种 奇葩证明 ,人社部要求加快人社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实现系统的集中部署和有机融合、数据的向上归集和高效整合。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的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校验核对,从源头上避免各类 奇葩证明 、 循环证明 等现象。


另外,为了方便社保信息自助查询,意见要求推进 电子社保 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网络查询和自助打印服务。同时,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逐步实现档案基础信息异地查询。


2017年基本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


意见还提到要重点加强异地业务系统建设,提升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异地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等异地业务的经办效率,方便参保人就近办事,避免 垫资 、 跑腿 等情况出现。通过 互联网+政务 ,让 奇葩证明 和办事难等问题得到破解。


为此,意见提出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开放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2017年完成部、省两级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联动共享。到2020年,意见提出将要实现同一省级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对象的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项业务 信息一点登记、业务协同办理、数据全域共享 。


综合服务机构推行 一站式 服务


为了方便百姓办事,人社部这次还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需要探索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这包括在综合服务机构推行 一站式 服务,逐步将分设的专业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 多头受理 为 一口受理 。

为更进一步加强、改进和规范政务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綦江区人社局把信息报道工作为锻炼队伍、提高干部素质、展示人力社保风采、树立人力社保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制定并印发《重庆市綦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办法》。


一是信息宣传任务分解能量化科学、责任到人。根据市局的有关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部署,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至各科室并落实责任到人,化整为零、整体化一。


二是信息宣传报道内容上能明确重点、指引导向。政务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必须是反映本行业、本单位中心工作及发展中的重要情况,针对人力社保业务经办工作中的改革与发展,全局工作的部署和科学决策的实施,为各级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特别是要围绕打造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做好宣传服务。


三是信息宣传报道能奖惩分明、力保质量。信息和宣传报道实行用稿计分制,实行年终目标考核,年底从高到低排定名次,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奖惩,既调动了全局人员的能动性,又保证了总体任务的连贯性。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3月21日,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文公布。5月6日,中央在京召开贯彻落实意见座谈会。开展意见调研起草工作以来,一些部门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着手对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沉疴痼疾进行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行进在复兴路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项引才用才新举措,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人才磁场。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


文件着力在积极服务重点引才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市场化评价标准,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放宽任职单位、取消职务级别等限制,进一步畅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就业的外国人从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的转换机制,放宽外国优秀留学生在华工作限制并为其申请永久居留提供渠道。


这有利于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是主动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策略选择。 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高翔表示,人才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制度竞争优势上,随着中国对外国籍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外国人要求在中国永久居留并享有相关便利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引进人才的重要手段,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完善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阶段、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


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 为广大人才松绑


简政放权是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一直以来,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成为广大用人主体和人才的热切期盼。


为充分释放高校活力,目前,教育部正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文件。在高校用人方面,主要包括高校自主选聘教学科研人员,研究制定符合教学科研单位特点的 双肩挑 人员管理办法。在高校科研评价方面,主要包括推进科技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公允的评价标准,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科研轻教学等倾向。让大学教师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


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就是为用人主体松绑,是科学用人、合理用人和高效用人的重要手段。 河海大学教授赵永乐认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改革,非常必要,应结合高校特点,简除烦苛,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凡高校能够依法自主管理的,相关行政审批权该下放的下放,并抓紧修改或废止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合理束缚。


加快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


近年来,为准确试玉辨材、实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为重点,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


取消了272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初步实现了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基本取消,各部门未经批准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基本取消。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设了正高级职称,使评价对象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基层卫生专技人员职称评审改革完善后,医疗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成为新导向,论文外语不再是 硬杠杠 。


针对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科研和人才项目评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为广大人才松绑。大幅度精简评审项目,总体精简了29%。进一步简化评审环节。通过开展中央地方联合评审、压缩评审时间、减少会议评审、建立评审信息互认共享机制等,进一步简化评审环节,减轻科研人员的评审压力,发出 无评审月 倡议。完善评审机制。积极探索解决交叉申报和重复立项问题,探索科技项目分类评价机制,努力丰富评审形式,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建立评审监督机制,使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看来,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必须深化改革,科学制定评价标准,规范和减少对人才的行政评价,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评价机制的作用。张冠梓表示,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首要任务是发挥市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和主导作用,减少政府对用人主体的干预。


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 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


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 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技计划、科学工程和专业学术交流,有助于实现国际协同创新,提升我国教育科研水平。


日前,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外办、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教学科研人员学术性质的出国与其他性质的出国实施以任务为导向的区别管理,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人员 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学者,出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在因公出国管理要素审核等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将更加便利、高效。


文件强化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因公临时出国管理方面2项自主权,一是将学术交流合作的具体界定职责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就是说,在因公出国管理中,哪些属于学术交流合作,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界定,这也符合其专业性特点。二是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年度计划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管理,由原先需要按外事审批权限报批,调整为报备,主要供上级管理部门宏观把握。


针对国内引进的 海归 人才出国开展学术交流,文件也明确了相关政策,提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执行公务原则上仍需要持因公护照,但对于像持外国长期居留身份证件的 海归 人才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在履行必要手续后,可持普通护照出国执行公务,并予报销相关费用。


放权,破障,松绑;集聚,创新,兴邦。当前,转型发展倒逼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关键期,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改革就是谋未来。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各类人才将用当其时、用当适任,使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迈进人才强国行列,助力中国梦圆!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您还没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论
0 条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