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

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9,而发达国家则为70以上。但目前消费市场低迷,而储蓄却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妨碍启动消费的因素有对下岗的担忧,心中对医疗养老等存在后顾之忧,导致个人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从而选择了储蓄我国现在
龚巧云 来自: 网页 2022-01-21 11:42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2-01-21 11:48最佳答案

(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目前,我国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决定着消费者买不到自己所需商品,影响消费水平和质量。(每个要点1分,共4分)
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是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居民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拉动经济发展必须刺激消费。(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降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2分)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分)有利于家电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分)


试题分析:(1)简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这是基础知识考查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考生只要能熟记知识点即可。
(2)题目要求分析“家电下乡”的现实意义,家电下乡涉及三个方面:国家、家电企业、农民,家电下乡,对于农民来说,可以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对应家电企业来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点评:政治属于纯文科类,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是基础,只有把书本上知识熟记下来,才有可能利用书本知识分析材料,才可以谈及其他能力,如果没有书本知识,光有做题的方法,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不能得到高分的,所以考生平时要注意识记。

其他回答(共3条)

  • 2022-01-21 11:51 贾黎黎 客户经理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 居民消费支出 [注3] + 政府消费支出 [注4] ) +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 ( 货物和服务出口 - 货物和服务进口 )
    这里有好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最终消费支出针对的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是不计入其中的。继续拿前面提到的面包店来说,假设面粉加工厂花了 10 元买了农户手中的小麦,将其加工成面粉,而面包店花了 25 元向面粉加工厂买了这些面粉,然后用它们做成面包,最终以 50 元的价格把面包卖给顾客。这里面包就是最终的产品,顾客支付的 50 元应计入 GDP 中,而小麦、面粉都只是中间产品,面粉加工厂给农户支付的 10 元和面包店给面粉加工厂支付的 25 元就不应计入 GDP 中,否则会产生重复计算。
    在实际计算中,这里小麦的买卖会被看作农户存货的减少和面粉加工厂存货的增加,面粉的买卖会被看作面粉加工厂存货的减少和面包店存货的增加,一减一加相互抵消,对 GDP 无影响,详见下面论述存货增加的部分。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最终消费的计算与生产法中的增值计算本质是相通的:支出法直接计算最终值,中间过程都略去,而生产法关注每一步的增值,将其累加起来,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将面包店的例子简化一下,忽略农民种植小麦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要素,那整个面包生产就如下图所示,最后的 50 元 GDP 正是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市价增值的累加。
    其次,这里的消费一定是和生产相关的。如果是二手交易,无论是在闲鱼上买的二手电器,还是在多抓鱼上买的二手书,这些消费都不包含生产的过程,而只是资产的转移,不会计入 GDP。
    然后来看资本形成总额,它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比如一家企业新建的厂房,一个家庭新买的住宅,都计算在内。同时注意要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增加值(也可为负),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售卖和折旧,售卖就和上面的二手交易一样,是资产的转移,故而要减掉,比如二手房的买卖,并不贡献 GDP ,卖家的减值就是为了抵消买家的增值。而折旧好理解,就是价值的减少,当然应该减去。
    举个二手房交易的例子。假设 A 在这一年内新买了一套 300 万的新房,然后将自己原有的一套房子以 100 万卖给了原来无房的 B。在这一年中,A 获得了 300 万的固定资产,处置了 100 万的固定资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就是 200 万;B 获得了 100 万的固定资产,无处置,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就是 100 万。两者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一共正好是 300 万,也就是新房的价值。而二手房交易的 100 万为资产转移,在计算中被抵消。
    存货增加 [注5] 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一个增加值,当期生产出来的存货都记上,之后无论是成功卖出还是烂在仓库里,都再减掉这部分。
    其实在资本形成总额的计算中可以看到 GDP 重点围绕的就是生产。只要不是当期生产的东西,无论是固定资产的售卖还是存货的售卖,其实都是资产的转移,卖家的减与买家的增相互抵消,这个过程对 GDP 并无贡献。
    最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的是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 GDP 计算的是一个国家(地区)之内的生产价值,其中的一部分并非由本国居民或政府消费,而是由国外(地区外)的人买了去,这部分得算进来。
  • 2022-01-21 11:45 龙安隆 客户经理


    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扩大内需.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2分)
    ③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2分) 
    ④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人.而且受未来收人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人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收人差距.有利于提高总体消费水平。(2分) 


    试题分析:本题的原理限定为“运用消费的知识”,题型为原因类的主观题,材料限定为政府采取的措施,解答原因类的题目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去分析,根据材料一,可得出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故应该提高消费水平,接下来可以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入手组织答案,结合材料: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联系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人,而且受未来收人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人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等知识点去组织答案。
  • 2022-01-21 11:45 黄相森 客户经理

    (1)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CDP比重的下降是导致居民最终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
    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预期收入下降、预期支出增加,忧患意识导致其储蓄倾向过高,弱化了当前消费,从而导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人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造成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难以启动的重要原因。
    (2)①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②稳定居民支出预期。③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居民收人差距,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方面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另一方面过于节俭也是不可取的。

    第(1)问要求分析居民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这一原因实际上已经包含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关键是考生要能够通过对材料中信息的分析,将它转换为理论的观点。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百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