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期贷款利息与价差预备费两个问题

项目投资为1亿元,建设期3年。其中贷款额度为60。在建设期分3隔年度均衡放贷.建设期贷款年利率为10,计算该项目的贷款利息br项目投资1.2亿其中建安费1亿。设计文件编制为2005,开工为2008竣工为2011,年工程造价增涨率为5,求该项目价差预备费br两个题目求详细过程谢谢
赵风英 来自: 移动端 2021-07-30 07:12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7-30 07:27最佳答案

  1. 你的思路正确。就是6.08万元是后半年的利息,前半年的2万元利息未加入。

  2. 你的思路解法如下:

    第一年前半年利息:100/2*4%=2万元;

    第一年后半年利息:(102+100/2)*4%=6.08万元;

    第二年前半年利息:(208.08+250/2)*4%=13.32万元;

    第二年后半年利息:(208.08+263.32+250/2)*4%=23.86万元;

    合计:2+6.08+13.32+23.86=45.26万元。与答案不同。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7-30 07:33 齐晓峰 客户经理

    1,建设期:第一年初至第二年末为建设期;第三年末为还款期。
    2,投资发生在年初和收入发生在年末,是为计算借款利息和计算现值的依据。借款从年初计算利息。第三年年末收入为计算现值的依据。
    3,第一年初借款600万,年末计算利息600*10%=60万,利息资本化。第二年借款300万,第二年末计算利息,第一年款未还,所以第二年的利息(300+600)*10%=90万,利息还是资本化。第二年末工程完工。第三年末计算利息=900*10%=90万,这个利息费用化。还款时本金900万,利息合计 60+90+90=240万,
    利息资本化,作为工程支出,利息费用化,作为第三年当期财务费用支出。
  • 2021-07-30 07:30 连书耀 客户经理

    贷款利率=(10000*60%÷3)*10%÷2+(10000*60%÷3)*10%+(10000*60%÷3)*10%÷2+(10000*60%÷3)*10%*2 +(10000*60%÷3)*10%÷2
    =600+300
    =900万元
    涨价预备费:
    10000*(1+5%)-1)+10000*(1+5%*2)-1)+10000*(1+5%*3)-1)
    =500+1000+1500
    =2000万元
  • 2021-07-30 07:24 龚岩琳 客户经理

    根据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资本化金额确认的要求,第一 如果某个项目的流动资金用银行贷款解决,那么该部分的流动资金在计算总投资时候它的利息只能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 第二 如果某个项目建设期为5年,第二第三年分别贷款投入资金n万和m万,第五年没有发生贷款,那么计算利息的时候看你第二n万第三年m万贷款年限是多少年,如在建设期内第五年需要继续计算其利息
  • 2021-07-30 07:21 辛培刚 客户经理

    涨价预备费是对建设工期较长的投资项目,在建设期内可能发生的材料、人工、设备、施工机械等价格上涨,以及费率、利率、汇率等变化,而引起项目投资的增加,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
    涨价预备费是站在承包人的角度编制的,它没有考虑从编制估算到项目开工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项目投资的时间价值;其不同于价差预备费,价差预备费是站在发包人的角度,考虑从编制投资估算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这段时间的涨价风险;它们的计算公式也不相同。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2021-07-30 07:18 连东英 客户经理

    等额本息还款法是每月以相等的还本付息数额偿还贷款本息。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均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总还款期数)/(1+月利率)总还款期数-1
    等额本金还款法:是递减还款法的一种,使用这种方法是将贷款本金分摊到还款的各期,每期应还利息由未偿还本金计算得出,每期还本金额不变,利息逐期减少。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月(季)还本付息额 =贷款本金/还本付息次数+(贷款本金 - 已偿还本金累计数)×月(季)利率
    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还款金额不同,开始时由于本金数额较大,利息较多,所以月供较大。而随着本金的不断减少,利息与月供也随之减少。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
    当月本金还款=总贷款数÷还款次数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贷款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总利息=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
  • 2021-07-30 07:15 齐文生 客户经理

    内容来自用户:冬天的太阳625

    2016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习题及答案:
    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第一章工程造价构成
    第五节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1.某建设项目建安工程费为1500万元,设备购置费为4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300万元,已知基本预备费费率为5%,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0.5年,建设期为2年,每年完成投资的50%,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7%,则该项目的预备费为( )万元。
    A.273.11 B.336.23 C.346.39 D.358.21
    【答案】D
    【解析】基本预备费=(1500+400+300)万元´5%=110万元
    静态投资(1500+400+300+110)万元=2310万元
    建设期第一年投资2310万元´50%=1155万元
    第一年价差预备费=1155万元´[(1+7%)0.5´(1+7%)0.5´(1+7%)1-1-1]=80.85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投资2310万元´50%=1155万元
    第二年涨价预备费=1155万元´[(1+7%)0.5´(1+7%)0.5´(1+7%)2-1-1]=167.36万元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110+80.85+167.36=358.21万元
    2.根据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下列费用项目中属于建设期利息包含内容的是( )。
    A.建设单位建设期后发生的利息B.施工单位建设期长期贷款利息
    C.国内代理机构收取的贷款管理费D.国外贷款机构收取的转贷费
    【答案】C
    【解析】国外贷款利息的计算中,还应包括国外贷款银行根据贷款协议向贷款方以年利率的方式收取的手续费、管理费、承优路网校诺费,以及国内
  • 2021-07-30 07:13 齐敬磊 客户经理

    问题 1 答案解析:D
    此题考查基本预备费的计算。基本预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预先预留的费用又称不可预见费。它主要指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基本顶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基本预备费率。故本题中基本预备=(2000+500+200+300)×12%=360(万元)
    问题 2 答案解析:D

    此题考查涨价预备费的计算。涨价预备费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内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涨价预备费的预算方法一般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PF为涨价预备费;n为建设期年份数;1为建设期第t年的投资计划额:F为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故本题中建设期为两年计算得涨价预备费为273.84万元


    问题 3 答案解析:C

    此题考查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包括:向国内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等在建设期内应偿还的贷款利息及其他融资费用。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借款构在每年的年中支用借款当年按照半年计息。公式为:

    其中qj表示建设期第j年应计利息;Pj-1表示建设期第j-1年末贷款余额它由第j-1年末贷款累积再加上此时贷款利息累积;Aj表示建设期第j年支用贷款。故 本题中q1=(0+0.5×480)×0.08=19.2(万元)q2=(480+19.2+720×0.5)×0.08=68.74(万元)所以建设期利息为:19.2+68.74=87.94(万元)


    问题 4 答案解析:BC
    此题考查建设工程造价构成。工程费用由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建筑与安装工程费构成。故本题中工程费用=2000+500+200=2700(万元)建设工程造价为3721.78(万元)。
    问题 5 答案解析:A
    此题考查形成资产法。可行性研究费用应该划分为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

相关百科精选

  • 君龙人寿保... 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200...

  • 乐爱金财产保险(中国)有限... 2008年6月30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韩国乐爱金(LIG)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获准在中国筹建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总部设立于江苏南京的外商独资保险公司。2009年9月18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