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m1m2数据...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4-07 11:59最佳答案
M1,M2各国定义不同,中国定义及数据可以到中国人民银行查。M1,M2差异在于M2多了一个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在中国货币M2恒定大于等于M1。
从货币存量M1,M2增速来看。
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股市可以认为是一个反映综合信息的市场。如果看中国股市,我认为这两个指标作用不大。原因如下:股市是预期市场,货币存量统计是滞后指标。中国股市对信息反映能力弱,而M1,M2属于间接影响变量,影响更弱。
(天津众维原画交互设计培训机构提供)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4-07 12:18 连丽芳 客户经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网页上,首页中间部分有一个数据查询,选择年度报告,左面有一大堆指标,选择人民生活,有一个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就是你要找的了,望采纳~~~
-
2021-04-07 12:15 黄盛洁 客户经理
个人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是针对单位的。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
2021-04-07 12:12 黄盛洁 客户经理
历史经验证明,在我国以M1和M2为关键指标的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牵动着股指的神经,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未来股市运行轨迹变化的重要领先指标。M1增速持续向上,且与M2增速的剪刀差扩大,意味着企业资金活期化明显,资金面有力支撑股市。
股市与M1的关联
M1增速往往与股指同趋势
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M1最能表征市场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就是股市强有力的推动力。
M1增速见底预示股市大涨
2008年12月一组金融数据,让股票市场投资者眼前一亮。在连续下降7个月以后,M1增速小幅反弹至9.06%。这也就意味着当年11月成为了M1的阶段性底部,之后便开始了上升之路。从2009年2月份开始,M1增速由10.87%爬升至了8月份的27.72%,并且于9月份反超了M20.2个百分点。
M1增速的见底也促成了股市的拐点,股市由熊市进入牛市。
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10月28日达到了最低点1664.93点,之后伴随着M1增速的不断提高,股指也在震荡中不断攀升。虽然途中经历了由3478点到2639点的回调,但是总体来看大盘指数在不断筑底的过程中,并且底部逐步抬高。
对M1和股市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M1同比增幅见底,往往会出现大涨行情,甚至是一轮新的牛市的开始。
发行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自1995年末以来,货币供应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而M1从1995年末至今,有5次单月同比增幅降到了10%左右,分别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如多个月低于10%,选最低的一次)。
巧合的是,在M1处于历史低位时,股市无一例外出现了大涨行情。其中有两次是牛市的开始,一次是自去年1664点以来的上涨行情,另一次是2002年1月大熊市中的一次反弹,幅度为26%。
M1增速阶段高点可能是“拐点”
M1同比增幅见底,往往是一轮行情的开始;而其增速出现高点,也可能是行情向下的一个拐点信号。
从1995年末至2008年末,M1有4次同比增幅超过20%,出现阶段性高点。这4次分别是1997年1月的22.2%、2000年6月的23.7%、2003年6月的20.24%、2007年8月的22.8%。其中,第一、四次,大盘向下的拐点分别在M1创出高点的4个月、2个月之后出现。
M1增速与股市趋势相同,“当M1增速超过25%时,行情也就见顶了”。
值得注意的是,M1的增速自从2009年6月份超过20%,达到24.79%后,已经连续5个月增幅在维持在25%之上。7月份,M1的同比增速达到26.37%,8月为27.72%,9月为29.51%,10月超过30%,达到32.03%。11月甚至达到34.63%的历史峰值。
这是否预示着股市拐点来临?对比上证指数的走势图来看,竟然是完全正确的。
股市与M1-M2的关联
历史数据:M1、M2增速差与股指正相关
历史经验显示,M1、M2增速差与上证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当M1增速上穿M2增速之时,即两者出现“金叉”,股市将延续趋势性的上涨行情,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高点时,上证指数也达到阶段性的高点。反之,当M1增速下穿M2增速之时,出现“死叉”,行情往往会继续下跌趋势,直到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低点前后,上证指数也开始触底反弹。
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什么
有三种情况会带来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结果。一是信贷投放的扩张:新增企业贷款的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要快于定期存款;二是宏观经济的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也就是储蓄大搬家;三是企业利润的回升:企业经营活动改善,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大于定期存款,也就是存款活期化。
由此可以看出,M1、M2增速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宏观经济、企业利润的变化导致货币在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果。
M1、M2增速差藏股市玄机
M1与M2之间的此消彼长到底对于股市涨跌来讲隐藏着怎么样的玄机呢?
当M1增速比M2增速低,且两者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牛市将会拉开序幕。
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这两年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这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样在1999年的5·19行情之前,M1和M2也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
M1与M2同比增幅之差与股市基本同向变动。在熊市不断探底的过程中,如果M1-M2增速(为负数)不断扩大的话,就给了投资者一个大胆介入的提示。同理,如果股指处于高位,而M1-M2增速(为正数)不断缩小,恰好发出了鸡肋行情和向下拐点信号。
“黄金交叉”预示股市向上
通常把M1显著超越M2形成剪刀差的现象称作为“黄金交叉”。历年的数据作为参考,2006年12月末,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M1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M1增幅比M2超过0.5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2月以来,M1增速首次反超M2增速,即出现“黄金交叉”,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08年4月。
2007年3月末,M2余额为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M1余额是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8%。M1增速比M2增速高2.5个百分点。6月末时,M2余额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M1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9%,M1增速超过M2的幅度扩大到了3.8个百分点。到8月末,M1-M2增速达到高点4.68个百分点,之后便开始回落。到了12月末,M1-M2增速为4.3个百分点。
在2007年M1、M2增速出现“黄金交叉”后,股指一直向上。而当8月两者增速见顶后两个月,股指在10月16日一举站上了历史的最高点6124点,之后便逐步开始了回落。M1-M2增速见顶与股市见顶回落相差2个月的时间。
M1增速比M2增速高,股市将向上,但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就会结束。
同理,2008年5月,M1的增速低于M2形成“死叉”,进一步确认了A股下跌行情。2008年10月,股指从1664点开始反弹,3个月后,M1、M2的增速差在2009年1月达到最大值(-12.11个百分点),之后差距逐渐缩小。股市与M1、M2增速差的正相关关系再一次得到印证。
下面是目前的综合走势图,读者自己可以做一个判断:
-
2021-04-07 12:09 齐景嘉 客户经理
是指居民储蓄存款,M1中的银行活期存款指的是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2中的定期存款指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而储蓄存款就是居民的各类存款了(包括活期和定期)。 -
2021-04-07 12:06 黄皖生 客户经理
暂时还没有公布出那个软件可以看M1M2的走势图。
M1,M2是货币供给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衡量、分析和调节。在实践中,M1,M2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它们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其中M2的流动性最强,其次是M1。
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给分为三个层次:
1.是流通中的现金M0,即银行系统外的流通中的现金。
2.是狭义的货币供给M1,即M1集团=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持有的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型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存款信托型存款在城乡居民存款企业存款中的其他具有时间性质的存款.. 1反映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不仅反映实际购买力,而且反映潜在购买力。 如果M1增长更快,消费者和终端市场就会活跃,并出现通货膨胀。
扩展资料: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了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不仅反映了实际购买力,而且反映了潜在购买力。 当M1增长更快时,消费者和终端市场都是活跃的;如果M2增长更快,投资和中间市场都是活跃的。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断货币政策。 其中M2太高,M1太低,说明投资过热,需求不强,存在危机风险;M1太高,M2太低,说明需求旺盛,投资不足,存在涨价风险。
参考资料:
-
2021-04-07 12:03 车广侠 客户经理
暂时还没有公布出那个软件可以看M1M2的走势图。
M1和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通常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衡量、分析和调整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M1和M2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它们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2的流动性最强其次是M1。
货币供应量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承受流通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目前中国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
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0,即银行系统外流通中的现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组=M0企业活期存款管理机构持有的农村存款和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城乡居民储蓄企业存款中的其他定期存款。。1反映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不仅反映实际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如果M1增速加快,消费者和终端市场将活跃起来,并出现通货膨胀。
扩展资料:
中国货币水平的划分是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m3=M2+金融债券+商业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2减M1为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定的。
M1反映了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不仅反映了实际购买力,还反映了潜在购买力。当M1增长较快时,消费者和终端市场都活跃;如果M2增长较快,投资和中间市场都活跃。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来判断货币政策。其中M2过高M1过低说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说明需求旺盛,投资不足存在价格上涨风险。
参考资料:
-
2021-04-07 12:00 辛国爱 客户经理
你可以在新浪网宏观经济数据中心查到最新的经济数据,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这些问答能否帮助您?
相关百科精选
友邦保险有...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健康保险”)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于2006年1月12日成立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