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水问题及解决方法

华北平原的水问题及解决方法
齐春春 来自: 网页 2021-04-04 10:59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4-04 11:05最佳答案

京津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海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国际标准衡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其严重性主要表现为: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出现全面紧张的态势。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部分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的深层地下水,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争水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爆发冲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京津华北平原的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和污水回用已不能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继续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4-04 11:23 米增建 客户经理

    解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
    (2)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水工业。改进技术设备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3)农业方面改革灌溉设施,发展节水灌溉;
    (4)在家庭生活中,采取措施鼓励人们节约用水;
    (5)城市兴建雨水截留工程,提高雨水利用率;
    (6)沿海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7)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
  • 2021-04-04 11:20 齐晓姝 客户经理

    摊开中国地图,中国西部的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别:北部为沙漠干旱区,南部为高原冰川区。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江河东流入海。这是中国北部易干旱南部易洪涝的原因。
    由于地壳均衡原理,高原地下水位的升降将引起平原含水层的胀缩和地壳的升降。这是高原湖泊萎缩引起平原地下水减少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湖泊萎缩有关,与新疆湖泊萎缩原因相同。反之,东部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是高原湖泊加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因为大陆降水是通过地上和地下两种渠道流归大海。冰期海平面下降100-200m使洋壳上升并连带陆壳边缘上升33-66m,由西向东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受阻,这是冰期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间冰期海平面上升使洋壳下降并连带陆壳边缘下降,东南向的地上和地下水流加速,这又是青藏高原湖泊萎缩、东南向水流量加大(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水流量加大)和北向水流量减少(塔里木河水流量减少)的原因。有证据表明,全球变暖使青藏高原温度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2倍以上)。这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洞漏能效应作用的结果——过量紫外线直射高原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少的冰川也减小了光的反射作用。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高原上的江河源头水量应该增加。江河源头在暖期水量减少的反常现象可能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如地下资源开发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已有开矿造成地下水流失,村民因断绝水源而将矿主告上法庭的报道,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乏先例)。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粪尿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1]。
    新疆境内50年代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总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至80年代初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仅4628平方公里,缩减了一半多,相应地水量减少约50亿立方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一些湖泊的干涸,其中著明者为罗布泊,直到1950年其面积尚有3006平方公里,1964年完全干涸。上述湖泊的干涸有其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也有构造运动(青藏高原东南降西北升)和灌溉农业发展的人为因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已使那里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是西北沙漠向东扩展并导致华北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1736-1911年中国水灾高值中心大面积集中在华北;1912-1949年华北水灾中心有所削弱;1950~1960重灾区在华北平原和江淮流域中下游五省;1978-1993年重灾区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北部增加了2-5倍,华北减少了50%-80%(自然灾害学报,2001,10(1):1-7)。华北水灾中心的转移与新疆湖泊萎缩在时间上一一对应。地表水长期渗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湖泊、沼泽、湿地的萎缩和干涸使地下水失去水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流动和更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因为其西部为沙漠所覆盖,缺少大面积的地表水源,微弱的降水循环使降水量也远小于东南部地区。地下排气加快富水地区的降水循环,加剧干旱地区的旱情[1-4]。
    拓宽青藏高原北向流动江河的河道,将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贮存在塔里木沙漠,是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扩大地表蓄水面积、形成良性降水循环、提高华北地下水位、防治沙漠东扩和沙尘暴灾害的最优方案。青藏高原的水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要以当年修建青藏公路的勇气和干劲,开山清障,将珍贵的生命之水引入塔里木河,储存在塔里木沙漠,让罗布泊湖重现生机。通过地下水渠道和黄河源头水资源改善,北方缺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2021-04-04 11:17 管火金 客户经理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5 月 ~ 10 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 7 月、8 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80%, 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 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 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 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 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 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 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 损失率高达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

    4、生态环境恶化, 干旱频率加大。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3.5 %,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 1 %。 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 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

    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 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 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 重复利用率更低,在 20%左右。

    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 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 1/ 2 至 2/3。

    3、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
    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 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补充, 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扩展资料: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根据2004 至2008 年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表,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2008 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8%,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大,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4.48%。

    从国土面积与水资源比例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从人口与水资源比例看,全国82%的人口仅占据47%的水资源。

    全国共有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含过境水)低于国际标准所划定的重度缺水线,有6 个省、区已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严重缺水。如果不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随着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上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 2021-04-04 11:14 黄真敏 客户经理

    华北平原地区的植被在历史上经历过大规模的砍伐,植被覆盖率极低,因而一旦有降水,全部汇集为地表径流流走,并带走大量表层土壤.失去植被保护的地表很难涵养水源.而且,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所以该地区较缺水.
    要解决缺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强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其次需要发动全民节水运动,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利用.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单位应限制其用水量.第三需要进行污水的净化与治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生成污水较多的单位,需责令其净化污水,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 2021-04-04 11:11 符翩翩 客户经理

    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五省(市)人口占全国24.互%,耕地占全国45%,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而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6%,人均水资源、水土资源配置比例均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500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则只有 250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流域的 1/10,珠江流域的 1/18。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不仅如此,华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如北京市近5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达到1460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200毫米,这些无疑是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1952年,华北五省(市)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9.6%,而到1996年则上升到24.l%,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人口密度居我国各省(市)人口密度的前列,本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青岛等成为我国淡水供应最紧张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损失率高达 10%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时,大量工业废水不断排人河流,使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以海河污染最为严重,其下游河水已不能直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3.5%,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1%。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如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华北地区有7年出现了 持续性干旱天气。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多年来华北平原地区采取了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能将城市供水损失率降低5%,农业用水中渗水、漏水、不合理的灌溉而损失的水减少15%,整个华北地区每年相当于增加水资源近180亿立方米。过去,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海河。黄河流域均出现了争抢水源的现象。如黄河自1992年以来,下游几乎年年出现断流现象,1998年冬季到1999年初夏,黄河下游断流时间长达227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黄河中上游过量调用黄河水也是重要原因。自1999年冬季起,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统一调配,尽管从1999年冬季到今年初夏,我国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但黄河下游则未出现断流现象,这说明对水资源加强综合管理,实行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建国后,我国先后在华北地区成功地建设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青岛等大型工业城市用水紧张局面。但整个华北地区缺水量占全国缺水总量的72%,仅在区域内调水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正在规划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三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结合小流域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使土不下坡,青山常在,清水常流。据估算,如果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10%左右,其含蓄水源总量相当于修建总库容量150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而且由于森林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再通过大气环流,每年向西北干旱地区输送水 汽 60亿立方米。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重复利用率更低,在20%左右。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1/2至2/3。
  • 2021-04-04 11:08 章要在 客户经理

    华北平原的取水来自黄河,由于黄河上游用于灌溉的水日益增多,中游还水土流失,下游形成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造成水不足,因此理论上讲华北平原是缺水的。
  • 2021-04-04 11:02 龚小艳 客户经理

    为什么少,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措施:南水北调工程!把南方的水(应该是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平原.

相关百科精选

  • 阳光农业相...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200...

  •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隶属于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集团;成立于2001年5月,是在中国开业的第二家日本独资财产保险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健康及意外保险及相关的再保险业务。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集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