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乘数论问题

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总收入,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消费储蓄税收,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则国民收入赠加是不是就会使收支不平衡了?政府购买增加,则总支出增加,可是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没变啊,怎么会还总收入总支出呢?
樊振清 来自: 网页 2021-01-26 09:49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1-01-26 09:24最佳答案

同意“勿忘我无为谓 ”的观点。
宏观经济学中认为C=f(Y),即消费是一个由收入决定的因变量。
如果又要求乘数,认为Y=f(C)中的消费乘数的话,岂不是用自己计算自己了,这是一个悖论。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1-01-26 09:42 管爱娟 客户经理

    乘数是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变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因为在国民收入计算乘数时,消费是自发性消费,是固定值不是变量,所以不会有消费乘数
  • 2021-01-26 09:39 龚巧丽 客户经理

    乘数效应的产生的基础是对于消费c的定义。(1)如果你把c看成一个自变量的话,那么,c、i、g增加多少,y就会增加多少,也不会存在乘数效应。(2)但是乘数效应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根据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绝对的由可支配收入决定。基本公式是:c=a+by.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消费,即不管收入多少为了维持生存都要有的消费;y代表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消费增加的比例,0<b<1。把c=a+by代入y=c+i+g
    中,y=(i+g-a)/(1-b)。此时,乘数效应产生了。增加一单位政府支出g,会带来收入y的1/1-b倍的增加。政府支出乘数kg=1/1-b。投资乘数ki=1/1-b。还有乘数效应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即投资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进一步导致投资增加,这样随着国民经济的运行不断循环,从而导致收入y的多倍增加。假定b=0.8.那么经过无数轮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增加一单位的g。会引起y增加,0.8+0.8^2+0.8^3+...=1/1-0.8倍。
  • 2021-01-26 09:36 龚家达 客户经理


    区别在于两图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对税收的处理不同,左图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所有收入减去一定额度(定量的)个人所得税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右图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所有收入减去按一定税率计算的个人所得税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区别就在这里,其他运算过程两边一致,自己再动笔算算就明白了

  • 2021-01-26 09:33 黄盛权 客户经理

    当期增加2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下一期增加100亿美元政府支出对。
    因为政府支出乘数是2,当期GDP低于潜在水平400亿美元,增加2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不就增加400亿美元GDP.
    下一期也是。预期下一期的GDP将低于潜在水平200亿美元,增加100亿美元政府支出就增加200亿美元GDP.
    GDP是否能自动回到潜在水平。是一个争论问题。但是可以肯定是即使能自动调节也需要时间,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相机抉择!但是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只要保持稳定的货币供给增加就可以了。可以参考一下各个学派,新古典主义拉,货币主义啦,凯恩斯主义等等
  • 2021-01-26 09:30 赵风莲 客户经理

    您好
    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指出,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增加政府购买∆g引致国民收入增加量
    增加税收∆t引致国民收入减少量
    平衡预算乘数 kb=kg+kt=1。(其中kg叫政府购买乘数,kt叫税收乘数)
    在一个主导约束机制为需求约束的经济系统中,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变动除直接影响产出外,还通过乘数作用机理间接影响产出,使之倍减。乘数效应的本质是对总需求刺激效应的连锁反应。其作用机理是:初始性(自发性)需求注入经济系统后,通过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的技术联系以及其他关联机制,产生引致性需求,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渠道在经济运行中形成一个不断收敛并且不断累加的结果,使总产出倍增。乘数作用机理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经济系统是否具备适合其发挥作用和条件和基础。
  • 2021-01-26 09:27 赵颖辉 客户经理

    悬赏100分我就慢慢给你讲解。其实也不难,就是说起来很复杂,你去翻宏观经济学的书,高鸿业的挺好懂的,就在第二章,推导很详细,你哪里看不懂再问也可以。。。
  • 2021-01-26 09:21 龚小艳 客户经理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平衡预算乘数成立的条件:
    比率税收及其传导机制;平衡预算中政府支出与税收的关系;封闭经济,并从政府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角度揭示出乘数的本质。
    平衡预算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分析在预算平衡的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可归结为平衡预算乘数定理,即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则政府支出与对经济影响的净效应相当,也就是政府支出乘数恒等于1。平衡预算乘数定理结论是明确的,但是,在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却引起了很大的混乱,在由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该书的早期版本在描述平衡预算乘数时,认为该乘数应小于1,新的版本又调整为等于1。到底是小于1或是等于1,这对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学中往往无所适从,所以,彻底厘清平衡预算乘数是否等于1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陆长平先生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发表的《平衡预算乘数新探》(以下简称陆文)就是针对该问题所作的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认为比率税制下政府平衡预算乘数应小于1。
    与陆文的结论相反,有关专家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固定税收或是比例税收,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平衡预算定理成立。
    供参考。

相关百科精选

  • 安邦人寿保... 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

  • 泰康阳光旅程教育金保障计划 保险期间:到孩子30周岁 泰康阳光旅程教育金保障计划 泰康阳光旅程教育金保障计划 缴费方式:年交,月交 主要责任:教育金、婚嫁创业金、附加白血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