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蒙古这几年经济增长很快?

声明:本网站依照法律规定提供财经资讯,未授权或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发布交易广告。对任何广告信息请谨慎交易,谨防诈骗。举报邮箱:xxxxxxxxx@qq.com
2020-10-06 16:36最佳答案
我是鄂尔多斯的,下边资料鄂市的大部分是05年的,榆林的有很多04年的,(在网上实在找不到榆林05年的一些资料,部分政府网站的资料好久都没有更新了,如果有朋友找到,可以继续补充)
鄂尔多斯市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7.9万人,增长1.4%。年末常住人口为149.5万人,城镇化率为54%,同比提高
3个百分点。
榆林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
鄂尔多斯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7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1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位,同比增长65.4%,利用外资取得稳步进展。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达19个,合同外资金额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亿美元,增长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25元,增加2255元,增长25.7%。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8898元,增长24.9 %;经营净收入1322元,增长69.3%。
榆林市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6%,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19.8%。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5119.7万美元,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增加了406元。
鄂尔多斯市的上市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
榆林市没有上市公司
鄂尔多斯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全市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天然气 这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境内的中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就在鄂尔多斯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7504亿立方米,2005年煤炭产量超过一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产煤大市。(资料为探明储量)
榆林市全市预计煤炭储量271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2003年,这个市煤炭产量达7168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产煤大市。(资料为预测储量) 榆林05年的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16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可喜成绩。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突破6000万美元大关,达6105万美元,较去年增长37%
招商引资活动取得巨大成绩。在第九届东西部合作和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1个,其中合同项目15个,协议项目16个,投资总额127.95亿元,签订贸易合同11个,金额42360万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较上年增加387元,增长6.8%;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4710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3元,较上年增加151元,增长9.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28元,增长29.9%。
其他回答(共7条)
-
2020-10-06 16:39 赵顺邦 客户经理
内蒙古目前的发展,主要靠2点,一是资源,占90%。二是旅游,占10%。
增长点在于煤炭,国家控制了山西的煤炭业,大力发展内蒙古的煤炭业。
内蒙古面临的问题:
1、人口太少,而又贫富差距大,因此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全面,少数有钱人都是土财主,乱花钱。卖了资源买了lv,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没有改善。
2、素质太低,人口不足。没有一所好的学校,没有好的人才愿意来。
3、官员瞎折腾,跟所有自治区一样,中央的倾斜政策,使内蒙古各级政府,都在瞎折腾,单单呼和浩特,每年都要把路翻新一遍。每个盟市的政府大楼盖的都比人民大会堂漂亮!
4、急功近利,纯粹靠消耗资源。每年把城市的路修一遍,可是铁路还是90年前日本人修的,公路每周都有大堵车。没有修好输出的电网,就大规模的建设风电站,结果电站建好了,电卖不出去。
5、环境在被污染,人民在被污染。万里大造林等活动,使得沙漠化更加严重。来内蒙古旅游就看的出来,一是草原没有草了,二是纯朴的牧民变得比犹太人还奸商了!
-------------------------------------------------
其实中央政府也发现以上的问题,正在翻新铁路,控制煤炭的生产。但是执行不下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总是为了顾及民族团结,而放任地方政府的行为。 -
2020-10-06 16:33 辛国爱 客户经理
内蒙古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1.经济总量规模与财政收入规模分析。“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从1523.12亿元增长到4791.5亿元,年均增长21.2%,区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2003年起已连续五年列居全国第一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总收入由155.6亿元增加到712.9亿元,年均递增28.9%。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析。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1%提高到14.9%,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这一比重从11%提高到16.5%,年均提高0.9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从11.7%提高到14.4%,年均提高0.48个百分点。由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从2002年以来内蒙古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与全国及西部地区的差距逐年缩小,2006年甚至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与GDP弹性分析。“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总收入增速总体上快于GDP增速,但两者弹性波动较大,财政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平均约为1.65,即:GDP每增长1%,财政总收入增长1.65%。财政收入对GDP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大幅提高,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能够协调发展。但不同年份弹性系数波动较大的问题制约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制长期、稳定的发生作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自治区整体经济结构上看,走工业化道路是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在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对资源的深度利用、综合利用、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过快增长,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发展新型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改变主要依靠资源及其初加工提供财政收入的现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三)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发展县域经济
在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努力提高畜牧业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主体、突出特色的原则,培育县域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改变目前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贡献低的现状,今后将通过增值税、营业税等形式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财源。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适当提高第三产业中大型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减税让利的形式适当放宽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准入度,通过“放水养鱼”的形式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长久看会给营业税的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也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增长新的、稳定的财源。
(五)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有力保障,对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长远的意义。应继续鼓励呼、包、鄂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使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继续成为自治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加快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发展,使蒙东地区成为自治区财政收入新的、稳定的增长源。
(六)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通过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努力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建立统一完整的预算体制。
(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1.调整现行财政体制,更多地体现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和照顾。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集中体现了中央财政统一性的要求,但对民族地区特殊性体现不足。因此,应在财政体制方面对民族地区做一定的调整,比如考虑适当放宽和降低增值税、所得税上交比例,既增加了民族地区的可用财力,也体现了和其他地区的区别;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可考虑将民族地区上交中央财政的税收全部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返还地方,增加民族地区自主安排财力的灵活性;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于中央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取得的利润,应将其收入的10% 20%部分留给地方,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2.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增值税改革。目前,我国在部分省市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未在全国乃至西部地区普遍推行,不利于体现政策均衡和区域协调发展,应尽快在全国普遍推行增值税改革,以便使全国税负实现区域平衡。
3.减轻营业税征收税负。目前,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营业税税收合计数仍小于内蒙古自治区税务机关征缴的营业税收收入,而以上三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内蒙古自治区,说明内蒙古自治区营业税税负偏高。所以,应适当减轻营业税征收税负,提高营业税征收起征点。
4.充实完善资源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及财政收入的增长仍未摆脱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乃至生态环境都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鉴于此,应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征收一定的“生态补偿费”;调整资源税的财政体制,提高地方政府留成比例,专项用于资源开采地区的环境和生态改造。 -
2020-10-06 16:30 龚峻梅 客户经理
每个地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来促进经济增长。
只有这样经济增长才能够长远。 -
2020-10-06 16:27 赵颖超 客户经理
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全国第一
2006年中国西部经济增长继续呈现强劲势头,扣除价格因素,整个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2005年的12.7%,达到13.1%,超过了全国10.7%的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增长速度最高,达到18%,居全国第一位。
这是2007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中披露的信息,此蓝皮书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3日在西安发布的。
2006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01.2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5910.9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7.1%,比2005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整个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13.8%的增长速度,高于中部地区(8个省)12.9%的增长速度。
西部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增长速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内蒙古以18%的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一。 -
2020-10-06 16:24 管爱娟 客户经理
有。因为中国的经济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金昌、临夏、嘉峪关这三座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发展空间非常大。 -
2020-10-06 16:21 赵风莉 客户经理
可以向着工业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这些金属矿床的开发和冶炼,甘肃省先后诞生了“桐城银矿”、“钢城”嘉峪关和“镍都”金昌三座现代工业城市。
今天的文章让我们更接近这三个重要的工业城镇。
甘肃省为什么不能发展?金昌、嘉峪关、白银
梅花落在哪里
一夜之间,关山的风刮得到处都是
白银地区的采矿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时期,当时明政府在兰州附近设立了“白银厂”监管矿产。但由于清朝中期的地震,白银厂遭到破坏,矿床又被深埋。
新中国成立前后,地质学家宋树河两次深入白银厂老矿区,最终对白银厂铜矿进行了勘查。1953年,东北钻探队和东部技术专家赶赴现场进行铜矿开采和冶炼。
献给桐城的先驱者
1954年,作为“一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银光化工公司成立。之后,当地政府花费近2万吨炸药炸毁了绵延数百英里的7座山丘。矿山附近建起了企业,银城就在这里诞生了。
嘉峪关市的铁矿石历史,源于“一五”规划背景下对钢铁建材的需求。1955年,地震学家在张掖肃南县西部祁连山花树沟发现铁矿,后命名为镜铁山矿区。
祁连山铁井山矿区
1958年,离矿区不远的北方,酒泉钢铁厂开业。依托兰新铁路的交通线路优势,实现煤炭资源转移,实现炼钢生产。七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诞生了。因为它靠近明朝的长城,所以被称为嘉峪关城。
嘉峪关,世界第一大关
金昌镍矿的发现源于群众举报。甘肃省地质局经过反复勘查,于1958年确认了世界第二大复合型超铜镍矿床——金川镍矿床。
甘肃省为什么不能发展?金昌、嘉峪关、白银
镍,一种广泛用于军工的稀有有色金属,也成为甘肃矿产资源大军的一员。从1962年的金川镇到1981年的金昌市,河西走廊又诞生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在金昌矿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八卦花
这是肿胀吗
甘肃省为什么不能发展?工业镇、金隅镇
白银、嘉峪关、金昌的崛起,改变了甘肃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实力分布。
白银从原来的兰州市放飞靖远县,从定西县放飞会宁县,从武威县放飞景泰县,升格为地级市,成为兰州西北部通往宁夏、内蒙古的交通枢纽。
金昌从武威夺走永昌县,在武威和张掖之间建立地级市。
银和金昌是从缝隙里挑出来的
甘肃省为什么不能发展?金昌、嘉峪关、白银
由于嘉峪关东临酒泉,西临玉门,在玉门南支线(玉门东接兰新铁路)和京铁山支线的支持下,成为河西走廊西部的交通枢纽,贸易得到发展。
嘉峪关、金昌的崛起,彻底结束了历史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中心的传统格局。
白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硫生产能力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被誉为中国的“镍巴”,镍、钴产量占全国的90%;酒泉钢铁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净利润逐年增长,这些企业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和资源。
上世纪末,白银、嘉峪关、金昌成为甘肃省除省会兰州外的重要工业中心。三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购买力较强,商贸服务业发达
-
2020-10-06 16:18 齐智富 客户经理
内蒙古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措施的话,是由当地的官员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制定的。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这些问答能否帮助您?
相关百科精选
已有 86485 位专家入驻汇财吧问答
已经帮助 1173961 人解决了问题